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优质茶


编者按
春茶香,采茶忙。浙江多地茶园迎来春茶采摘季。为规范“明前茶”市场秩序,确保春茶顺利上市,浙江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助企服务等工作。本期聚焦浙江省部分地方经验做法,集中展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的火热场景。
海盐全力护航“舌尖上的茶香”
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市场监管局结合春茶产销旺季特点,组织开展“明前茶”专项检查行动。
执法人员深入茶叶生产企业、小作坊及茶叶种植基地,重点围绕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把控和市场经营秩序开展检查。在生产环节,执法人员仔细查看茶厂的生产车间卫生状况,检查是否存在杂物堆积、防虫防鼠设施是否完善等问题,确保茶叶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加工制作。执法人员要求茶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生产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标准化。
在流通环节,执法人员对茶叶产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求茶叶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配料表、执行标准等信息,杜绝虚假标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在维护春茶市场价格稳定方面,执法人员提醒茶厂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要求,明码标价,不得哄抬价格、串通涨价。
此次检查中,执法人员积极向茶厂负责人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指导茶厂加强质量管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万佳琪 吴若茜
建德助力茶企办证“零阻碍”
近日,浙江省建德市市场监管局组建“助企小组”,化身“助农先锋”,深入田间地头和茶企车间,送去政策“春风”和服务“暖风”,助力“茶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明前茶、贵如金,贵在一个“早”字,越早上市、价格越高。杭州建德山里娃家庭农产有限公司于今年拓展了茶叶精深加工生产业务,但由于春茶生产周期短,企业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过程存在不熟悉的情况。了解到该情况后,该局迅速组建助企小组,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指导。
助企小组在现场核查环节加强办证前指导,针对该公司拟申请的茶叶品种,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及茶叶审查细则的规定,深入加工车间,根据厂房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完善工艺流程、合理规划功能区间,减少迂回和规避交叉污染风险。在准备材料环节,针对企业申请书填报不规范、设备布局图不合理等问题,助企小组安排专人对接指导,直至申报完成。
3月18日,该公司顺利办结食品生产许可证申领工作,企业预计能增收30余万元。
□张 璐
桐庐“标准基因”激活千年茶韵
“过去客户总担心买到假龙井,现在看到产品上的桐庐龙井新标志,下单再无顾虑。”茶商胡师傅的感慨,道出了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龙井茶通过标准化建设焕发活力的诀窍。
桐庐龙井茶着力打造“雪水云绿”“天尊贡芽”等公用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标准体系不统一、品质参差不齐、工艺传承面临断层风险等制约着当地传统茶产业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桐庐县市场监管局积极破局攻坚、探索出路。今年2月,该局联合农业农村局、浙江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制定出台的“桐庐味道”系列《桐庐龙井茶》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创新构建了“三位一体”技术框架,细化包含鲜叶采摘、运输、摊放等28道传统工艺技术参数,建立感官、理化、安全指标三维评价体系,并将“桐庐味道”区域品牌管理规范纳入强制条款,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规范。
市场监管部门组建的服务队深入茶园、企业,手把手指导标准落地,目前已指导12家认证企业建立全流程数字化质量追溯机制,建成5个示范茶园。
该局相关人员介绍,随着茶企生产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当地茶产品品质稳定性也获得市场认可。目前,桐庐龙井茶成功入驻盒马、网易严选等新零售平台,电商销售年增量已达到35%以上。
“标准是守护茶文化的DNA密码,更是激活产业新动能的钥匙。”桐庐县市场监管局标准化计量科负责人透露,“该局将推动‘标准+’战略向纵深发展,构建种植加工、品牌营销、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
□许哲宇
杭州余杭擦亮致富“金叶子”
径山春茶即将进入开采销售旺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手段、提供前置服务,擦亮径山茶这片“金叶子”。
该局以径山茶地理标志溯源为抓手,强化监管,确保规范使用专用标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价格水平。其中,径山市场监管所针对辖区内72家茶企培育地理标志管理需求,从区域角度保护地道特色产品,突出地标引领,有效推动区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局积极走访推动开发径山红茶、福佑茶(柚子茶)、径山抹茶等各类衍生产品,深挖径山茶附加值。目前,辖区约有25家茶企增加了红茶销售经营范围,2023年径山红茶产量达70吨,产值近1亿元。
该局指导规范径山蒸青茶生产出口,推动径山茶产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目前,抹茶星茶业(杭州)有限公司年产抹茶量已达400吨,其中40%的抹茶产品出口到国外,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该局联合径山茶行业协会指导径山茶包装统一设计和定制,要求相关茶企聚焦“天下禅茶出径山,一盅通透在人间”的宣传点推陈出新,推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彰显径山茶文化底蕴的统一包装形象,提升径山茶品牌价值。
□杨晓萍
西湖以“匠心”守护“茶心”
“鉴别西湖龙井有三个妙招:认准西湖龙井地理标志+防伪码双认证;扫溯源码,查询茶叶‘身份证’,追溯采青、炒制全流程;验包装,检查是否标注‘GB/T 18650地理标志产品’。”日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在西溪湿地景区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时,向消费者如是介绍。
现下,正值龙井茶叶采摘、加工、销售旺季,该局积极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深度融合源头治理、严格执法与规范宣传,全力捍卫西湖龙井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
该局坚持品质从茶园抓起的要求,在春茶开采前对茶叶产区内茶企、茶农开展指导,要求企业严格执行《西湖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确保茶叶杀青等关键工艺符合传统技艺标准。同时,推动“浙食链”系统全覆盖应用,实现茶叶从采摘、加工到销售全链条数字化溯源。
该局以“铁腕”行动比对防伪溯源标识、核查产地证明,严厉打击茶叶贴牌冒充、以次充好,重点查处虚标等级、虚假标注产地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依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整治过度包装行为,对茶叶包装层数、空隙率开展宣传检查,已责令2户商户整改违规包装问题。
该局对辖区电商平台、茶企门店广告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核查西湖龙井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要求企业不得使用“顶级”野生”等夸大表述。深入茶叶包装车间,指导企业规范标注生产日期、防伪标识等信息,确保产品标签与实物“表里如一”。
在转塘、双浦的西湖龙井产区内,每年都会聚集不少远道而来的采茶工。为保障采茶期间的饮食安全,执法人员加强对采茶人员就餐点监管,要求餐饮经营者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渠道、查验索取并留存货商的资质和凭证,确保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做到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西湖龙井不只是一杯茶,也是杭州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从茶山到茶杯、从采茶工到茶企,该局持续以“匠心”守护“茶心”,全力守护安全品质防线。
□刘 帅 郑 明 曾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