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消费者权益 书写为民情怀

——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侧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4月23日 A2 版)

  2024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畅通维权渠道,推动社会共治。全市系统执法人员在商场超市里“较真”,在田间地头“较劲”,在疑难投诉里“较板眼”,让每一件投诉都有回音,让每一笔损失都有追偿,让每一次消费都有尊严。截至目前,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76370件。

快速响应,让维权“跑”在纠纷前头
  今年3月17日晚,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值班室接到紧急来电,一名群众食用某品牌速冻水饺出现腹泻症状。用时20分钟左右,该局食品股股长胡健携检测设备抵达现场。
  “当时已是深夜11点,我们兵分3路,封存涉事产品,送样检测,连夜排查进货渠道。”胡健回忆说。凌晨3时,检测结果显示水饺菌落总数超标10倍;清晨6时,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在郊区仓库查获100余箱过期改标产品;上午9时,全区发出下架通知,避免了更大范围扩散的风险。
  这场闪电战,是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全市系统持续完善消费维权快速响应机制,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市监蓝”真正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安心色”。
  4月9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宜阳新区分局接到消费者张女士投诉,反映其与宜春城区某家居定制企业签订3万元装修合同,后因争议提出退款,但商家以“合同无明确条款所交款项为定金”为由拒绝退款。多次调解未果后,该分局组建专项调查组,召开案情分析会,实地核查合同条款、施工记录,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经营者全额退还违规收取的消费者款项,并开展后续调查处理。

创新机制,用智慧筑牢安全防线
  在袁州区,消费者扫码查看猪肉“身份证”已成习惯。2024年,袁州区市场监管局推出“食安溯源码”,从生猪养殖、屠宰运输到超市销售,22个环节信息全部公开。
  “去年我们查处一起注水肉案件,靠的就是这个码。”该局执法人员袁博讲述,某摊贩将正规渠道进货的溯源码撕下,贴到私宰肉上。执法人员扫描后发现,该码对应的生猪早在半月前已屠宰完毕,由此顺藤摸瓜端掉3个黑窝点。目前,“一码溯源”已覆盖宜春中心城区85%的农贸市场。
  “过去检测农药、化肥要送省城南昌,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4月11日,在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直属单位宜春市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为消费者检测复合肥超标值。据了解,该中心整合市场监管、高校、企业等多渠道检测资源,积极打造检测中心矩阵,目前共提供427项产品及1359个参数的惠民检测。

暖心服务,把维权工作做到消费者心坎上
  “老乡,买化肥要看登记证号,就像看人的身份证。”4月7日,在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集市,万载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车辆被村民团团围住。这辆配备检测仪、打印机、调解室的改装中巴,每周穿梭在偏远山村,提供消费维权服务。
  今年3月,宜春市上高县南港镇茶农刘德发购买的新型茶叶杀青机频繁故障,厂家却以“操作不当”拒赔。正当他准备认栽时,上高县市场监管局执法车辆开进村里。技术人员拆机发现核心部件系二手翻新,最终厂家不仅退货退款,还赔偿误工费2万元。如今,该局这辆车已行程4.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被村民称为“移动的公平秤”。
  面对老年群体维权难,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采用“长辈调解模式”。在袁州区鼓楼社区,65岁的调解员杨红英正用方言讲解“保健品”骗局:“那些说‘包治百病’的,咱们扭头就走!”
  从市井街巷到阡陌乡野,从指尖云端到跨省联动,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用创新破题、以情怀作答,将消费维权写在热气腾腾的生活里,刻进老百姓的口碑中。
  宜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欧阳琨表示,该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作风,促发展”理念,主动将消费维权工作融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去考量、去谋划,健全消费者组织机构、深化放心消费“宜行动”、强化消费教育宣传引导、推进消费维权部门协调,持续创建放心舒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周常青 聂 莹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