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打造孵化园区激励更多追梦人
濮阳释放改革红利服务创业就业
本报讯 2015年12月17日,河南省濮阳市天天向上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志彩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成功办理了50万元的组织就业贷款。她高兴地说:“以往跑银行贷款要拿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的一大堆证照,现在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我们凭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社会信用统一代码,轻松搞定了多部门的信用手续问题。商事制度改革让企业受益最大!”
改革不仅让创业中的老板们受益大,也让待业就业者实惠多多。作为濮阳中原冷冻厂的下岗职工,36岁的高志彩在2015年4月创办了天天向上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她就尝到了商事制度改革的“甜头”:以前办公司,出资人必须实缴注册资本,而现在她的公司注册资本320万元,只需凭自己的实力和信用认缴即可,而且免去了以往的资信评估费用。
经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紧张、房租市场价格偏高的现状,高志彩承包了一栋5000余平方米的5层写字楼,取名为“和谐创业大厦”,专门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群体的创业就业,提供经营场所、形象策划、政策信息、创业指导服务,房租低于市场价格20%,同时,入驻企业还享受市政府就业政策支持补贴,水电费、卫生费、房租和物业费每年补贴50%,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万元。
不久后,她的公司吸引了当地各界的关注,市人社局将该企业确定为濮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同时,被批准组建市级创业孵化园区,被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并给予相应创业补贴。凡在此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可享受每月700元的见习期生活补贴。她的创业大厦三个月内进驻大学生等创办的企业43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65人。市人社局、科技局负责人先后到她的公司调研就业创业、众创空间科技兴企等工作,2015年12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对创业大厦内的3家企业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奖励。
24岁的于国欢,就在高志彩的创业大厦经营一家公司。他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6月和高冠军、王哲等9名大学同学共同投资101万元,创办了濮阳市途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经营项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于说:“高姐创业借了商事制度改革的东风,我们创业借高姐的东风,都是改革激发了我们年轻人更好经营未来的梦想。”22岁的崔亚男毕业于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也在创业大厦就业,她激动地说:“除公司发薪水外,还每月发700元的见习期生活补贴,实现了就业‘开门红’,我更有信心像高姐那样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鞠海生 陆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