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商机
本报讯 这几天,湖北福喜来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斌忙得不亦乐乎。他指挥着工人把中式家具装进集装箱,几个阿联酋家庭正等待着这批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荆州运来的“中国制造”。
据了解,该公司生产的中式家具2004年首次进入阿联酋。最近几年,这样的海外订单一年比一年多,而支撑订单量稳步增长的,是王耀斌引以为豪的核心竞争力——质量。
如今,像王耀斌这样做“一带一路”生意的荆州企业家越来越多,出口的商品从纺织品、化工品向高新技术产品拓展,涵盖的领域由传统服装产业逐步向机械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延伸。
在“走出去”战略引导下,荆州企业进一步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目前,该市企业境外投资区域已拓展至北美、南美、欧州、非州、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2017年,荆州市有了首个“抱团出海”的成功案例。该市两家企业联合投资2200万美元,在伊朗建成一座年产50万吨钢的钢厂。紧接着,该市某纺织企业在越南投资建成一家纺织厂,年产自用纱线240吨,每月印染纱线400吨、外购加工160吨,成为该市纺织业的境外优质项目。
抢抓“一带一路”商机,搭乘海外发展快车,打响“荆州制造”品牌,是荆州企业家的共同心愿。
2017年,湖北洪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出资1500余万元,在印度尼西亚并购奥斯特拉能源公司45%的股份,成为荆州市首家进行海外收购的企业。该公司在当地完成了水轮机进水碟阀开发生产,又承担了日本、印度、安哥拉等国多个能源项目中大型阀门的设计制造。目前,该公司出口业务占比超过20%。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也是荆州市的制造类企业,该公司抓住俄罗斯油田老旧设备替换的时机,将自主研发的固架设备销往俄罗斯,获得俄罗斯原油企业的好评。
技术优势正逐步成为荆州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竞争的法宝。截至目前,荆州市共有境外投资经营企业31家,境外投资总额超过2.1亿美元。
这些境外投资经营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企业走出国门,搏击海外市场,与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
自2015年起,荆州市每年专项拨款用于对外经贸发展,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数据库,帮助境外投资经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工商、商务、财政、税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注册登记、贷款、税收、技术等方面为境外投资经营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海外的民间商会也鼎力支持荆州企业“走出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湖北商会,积极帮助荆州企业调研海外市场,提供发展意见。
据荆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意走出国门的企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工商部门将全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抓商机、求发展”,在市场引力和政府推力的共同作用下,让荆州企业扬帆海外的脚步更从容。
□李明湘 李 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