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十的她,缴纳了20万元特殊党费

——记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离休干部杨采文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2月03日 A2 版)

  编者按
   在浙江省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有这样一些同志:他们在人群中并不高大,在生活中并不那么光鲜靓丽——有人已是耄耋之年,对党无比忠诚无比感恩;有人为了主张正义,不畏个人安危;有人几十年如一日,把工作看作细水长流的付出;有人不负峥嵘岁月,更不负市场监管事业……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他们,感动了工商,感动了浙江。
  从今日起,本报陆续刊发4篇来自浙江的报道,通过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展现经济卫士的精彩人生,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2016年6月20日,85岁的杨采文在外甥女的搀扶下,将一张20万元的存单和一封手写的“千字信”交到了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骆震的手里。20万元是老人为建党95周年缴纳的特殊党费。这笔钱当年2月18日才存入银行,定存3年。“最近我感觉身体不是很好,我怕再不缴,就完不成这个心愿了。”老人的话,至今让骆震动容。“老人无儿无女,把一生的积蓄都奉献给了党,真是太不容易了!”
  初见杨采文,老人伛偻的样子就像她的一生,饱经坎坷。
  因为近视和青光眼手术,杨采文老人几近失明,只能靠着记忆,辨出哪里是床,哪里是吃饭的桌子。而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更是将老人的身高从原先的154厘米降到130多厘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硬是靠着放大镜和笔尖在纸上的感觉,写了1000多字的《给组织的一封信》。“因为不能涂改,所以写错了就撕了重写,前前后后写了四五遍吧,花了不少工夫。”老人笑道。
  1931年5月,杨采文出生于上海,父亲在书局工作,哥哥则是地下党员,家庭环境对杨采文的人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杨采文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失去了工作,家道中落,无力再承担杨采文学费的父亲作出了举家回绍兴老家的决定。少时失学成为杨采文一生的遗憾。
  1947年,为了贴补家用,杨采文重新回到上海,在一家文具店当学徒。为了弥补遗憾,杨采文饥一顿饱一顿,把省下的生活费交了学费,准备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去上海立信会计学校补习财务。“交学费的时候我问过老板,他说没问题,没想到等快开学了,他又突然说改变工作时间,要提前半小时上班,硬是不让我去学习。”回忆起这段经历,老人流下了眼泪。
  对于学习的渴望,贯穿了老人的一生。这也是杨采文为什么如此热爱党的原因。
  “党给了我(政治)生命,给了我文化,也给了我光明。”老人说道。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杨采文回到了绍兴,第二年8月考进了位于绍兴的浙江省第十军政干校。毕业后,杨采文被分配到了会稽县供销总社,1953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绍兴县委第一批公开发展的三名党员之一。
  “这时我才有资格学习阅读党内各种机密文件,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我才真正获得了政治生命。”杨采文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58年,在组织的推荐下,杨采文被保送至杭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调至绍兴市第二初级中学,任团支书。随后,杨采文又先后在绍兴市中药厂、绍兴医药公司(绍兴市医药管理局)从事人事统计工作,直到1988年12月离休。在医药系统工作期间,老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和优秀党员。每一张奖状,老人都细心保存着。2012年工商、食药监两局合并的时候,她的组织关系转到了绍兴市市场监管局。
  在福利院见到杨采文,老人思路清晰,精神不错,唯一遗憾的是她姐姐不在身边,没人每天给她读报了。“我平时听听收音机,或者麻烦护士替我读读党章。”老人说。
  (下转2版)
(上接1版)
  由于先天性近视,杨采文10岁时近视就达到了900度。她说:“当时医生告诉我,以后肯定会遗传给孩子,而且肯定会失明。”为了不拖累下一代,老人下定决心孑然一身,所以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子女,只和姐姐相依为命。
  将毕生积攒的20万元当作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以后的日子怎么办?面对大家的担忧,老人笑着摆摆手:“不多不多,我留着看眼睛的钱呢。现在复明胶囊进了医保,不用自费了,开销很小。”
  是的,在杨采文看来,这笔特殊党费微不足道。“20多岁的时候,我的眼睛看不见了,眼前白花花一片。医生说我需要一种叫parotian的日本药,但这种药只有北京特种药品商店才有。没办法,我向组织汇报,结果组织帮我买了好几次药,给了我光明。组织为我付出太多,我无以回报。”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履行了一个普通党员的义务。”
  据绍兴市市场监管局财务处于副处长回忆,每次交党费,杨采文都是局里最早来的一个;离休后每次党员政治学习,老人雷打不动,一定参加。“她把缴纳党费看作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以前单位领导跟老人说,以后党费在工资里扣好了,省得她来回跑,但都被老人拒绝了,她说一定要自己过来。”不给组织添麻烦,是老人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自费部分也是单位来补助,但老人从来没要过。在她看来,给组织提任何要求,都是在给组织添麻烦。”于副处长说道。
  杨采文一生淡泊名利,生活俭朴,任劳任怨,自始至终都在履行她的入党誓言。缴纳特殊党费,检验的是老人的党性,折射的是她对党的忠诚。

□张 娜 沈 雁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