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

——政协委员谈商事制度改革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3月10日 A2 版)

  “太谢谢您了王科长,没想到‘多证合一’这么方便,我们所有的审批备案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显示通过了。以前办完这些手续需要20多个工作日,而这次仅用了5天。”近日,北京凤凰品味贸易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徐女士打电话给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登记注册科副科长王瑾,对“多证合一”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便利表示感谢。几天前,她刚领取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总理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记者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委员驻地采访时,一位委员谈起营商环境的改善,大加赞赏。
  “五年来,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我们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五年来,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实行经营范围申报制度,降低了兴办企业的资金、场地门槛,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
  五年来,涉企证照大幅精简。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减少审批许可备案,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和材料。2017年10月,“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施,逐步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五年来,经营许可审批改革不断突破。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前已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上海浦东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效应充分显现,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五年来,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电子营业执照全面推行,企业名称库全面放开。许多地方推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成为便民服务的一大亮点。
  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为世界瞩目,让世人称颂。“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3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做的大量工作。为你们点赞!”在经济界委员驻地采访时,一位委员看到记者证件上的单位名称时,竖起了大拇指。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安润生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做到‘四心’。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让群众办事欢心。二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让群众办事顺心。三要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让群众办事安心。四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让群众办事开心。”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因此,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王国明 李 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