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转业至工商部门,一待就是33年。黄志栖说,即使命运之神再给他一次择业的机会,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工商人——
听从大山的召唤
提起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管局仰义市场监管所干部黄志栖的人生履历,可谓既传奇,又平淡。为何这么说?容我慢慢道来。
生死传承留佳话
1985年底,对24岁的黄志栖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拐点。这一年,他从战场归来,转业至工商部门。
黄志栖是幸运的,因为他活着回来了。而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想起战壕中的情形,他始终忘不了,那个和自己一起参军却没能一起回家的老乡陈云生烈士。
回家后,黄志栖就约上周跃南、虞尚义等战友,爬了十几公里的山道,登上海拔560米高的双潮乡东坑村,探望陈云生烈士的双亲。眼前的情景令人心酸——一间低矮破烂的土屋,潮湿阴暗,两位老人都年过花甲,头发花白。
“云生走了,咱就是你们的儿子!”黄志栖泪如泉涌,拉着老人的手说。打那起,他总在下乡工作之余,绕道探望两位老人,嘘寒问暖,还时不时捎上食品、衣物与现金。
黄志栖与战友们孝敬烈士双亲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荣获2006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集体”特别奖。颁奖词写道:一声声亲切深情的呼唤,抚慰着烈士父母的心,一次次殷切真挚的探望,诠释了火线凝结的友情。八个儿子一对爹娘,一场生与死的传承,一段情与义的佳话。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三十余载过去了,黄志栖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双鬓染霜的老工商,但他走起路来还是脚底生风,干起事来依然利索明快。
遥想当年刚进工商所时,办公区域是借来的两间小平房,七八号人共用三张办公桌,每个人只能分得一个抽屉存放办公用品。所里管辖着162.8平方公里的山区,工作多,任务重。
那时,黄志栖总是天未亮出门,回家已是满天星斗,有时太远回不去便在乡政府或农户家搭伙儿,草草吃几口饭便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几年下来,黄志栖几乎跑遍了辖区所有的村落,哪里有沟,哪里有坡,哪里有湾,他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上戍乡戴宅村村民清楚地记得,1997年春耕时节,他们栽插的禾苗没多久就变得枯黄,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让他们忧心不已。是黄志栖为他们忙前跑后,请专家鉴定,最后确定是种子质量问题,村民们这才得到种子公司的赔偿。
临江镇后支村村头的杨梅林是全村人的经济林,也是他们的希望。“五年前,这里曾引发过一场大火,当时我心急如焚,多亏了阿栖帮我们联系苗种和贷款,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村主任诸光进说。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黄志栖为自己能帮到大家感到开心,联系群众的腿跑得更勤了。
前进步伐永不歇
光阴如梭。黄志栖在基层一待就是33年,甚至连“挂职”借用”的经历都没有,个人履历表简单得几乎没有内容可填。有人说他原地踏步,永远是个兵,职务未见升迁,连个上档次的官方奖励也没得过。
黄志栖却不以为然。他说:“谁说我没进步?祖国前进我前进,工商发展我进步。从单一的收费到办理经济案件,从手写营业执照到用电脑打印,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到管理现代化企业……难道这不是我个人的进步吗?”
青春如诗,岁月如歌。黄志栖说,即使命运之神再给他一次择业的机会,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工商人。
□仰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