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主要工作数据透视


1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统计数据及有关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知识产权创造:稳中有进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4.2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3.2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4.6万件。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为32.3万件,占93.3%;非职务发明2.3万件,占6.7%。
2018年,我国申请专利的企业较2017年新增6万家,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73.2%。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60.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
201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737.1万件,商标注册量500.7万件,其中国内商标注册479.7万件。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不含国外在华注册和马德里注册)达1804.9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1724件。
在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2018年共注册地理标志商标961件,批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67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收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4431件,比上年增长37.3%;发证3815件,比上年增长42.9%。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意识不断增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5.5万件,比上年增长9%;其中5.2万件来自国内,比上年增长9.3%。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100件以上的国内企业达58家,比2017年增加14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为6594件,在马德里联盟中排名第三。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为3.1万件,比上年增长23.5%。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
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7.7万件,比上年增长15.9%。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3万件,比上年增长10.9%。查办首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案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司副司长曹红英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数据体现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对行政执法的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权利人将行政途径作为处理纠纷的优先选择。
曹红英介绍,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大打击商标、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力度,不断扩大执法办案规模、提升效率和结构,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组织集中检查整治,有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
在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执法协作工作,跨区域执法办案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商标和专利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起草制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指导性文件,为行政执法办案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办案质量持续提升。
据曹红英介绍,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照机构改革新定位、新要求,加强对商标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优势,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质量:稳中向好
我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近年来已成为各界共识。提升知识产权质量一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点工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主任胡文辉介绍,2018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专利数据的排行指标,年中开展了专利质量政策的专项督查,筛查通报了一批非正常申请并予以清理,突出质量导向。这些举措的效果已初步显现:2018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平均权利要求项数为8.3项,较2017年提高0.3项;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6.4年,较2017年增加0.2年。
在商标方面,2018年以来,知识产权局从严从快打击涉嫌囤积商标的非正常商标注册行为,在审查和异议环节累计驳回非正常商标申请约10万件。目前正对商标注册各环节进行严密监测,在审查、异议、撤销等各环节从严审查,坚决遏制和打击恶意注册、囤积商标等行为。
胡文辉表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会同国家发改委等38个部委印发《关于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推动《备忘录》尽快落地实施,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等行为的主体实施者进行联合惩戒,推动将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纳入知识产权信用信息目录,为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构建扎实的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李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