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诗词之美 提高推敲之功
2月14日晚,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陈更民国风的照片,并配上了一句话“陈酒弥香,更上层楼”,以此纪念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落幕并祝贺花开四季终于夺冠的陈更。
从第二季被网友们感叹“这位00后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的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到把读诗读成一种情怀的北大工科博士美女陈更,《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这是一场诗词嘉年华,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千百年前的诗词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随之带来一股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风。
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文采飞扬,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对于诗词的解说既能让诗词更加浅显易懂,也让人从短短几句诗中充分感受到作者那个年代的沧桑、作者作诗时的心境,将厚重的历史感用诙谐幽默、简单易懂的语言解说出来,无疑能吸引人去感受诗词之美,诗词之趣。
关注诗词大会,除了传承诗词之美外,更要古为今用。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当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思想,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抑或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倾心交谈时,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典诗词名句。这些华章佳句,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真正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在传承诗词之美时,我们更要提高推敲之功。作为新闻工作者、文字爱好者,在旁征博引时,一定要考虑所引用诗词佳句的准确度和内涵意境,是否与自己的文章相匹配,切不可为了引用而引用,以致出现文学性常识错误。同样,作者要对所写的文字认真对待负责,虽然不能做到诗人贾岛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要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吴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