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保健品消费有陷阱!(二)
陷阱五: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孤单寂寞的现实情况,一些不良的营销公司为了牟利,雇用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帮做家务等方式,有目的地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当老人被这种“温情”麻痹后,他们随即以高价推销保健食品,轻松赚取不当利益。
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购买没有效果的保健品,造成财产损失和身体损害。
陷阱六:试吃试用套住你
老年人生活比较节俭,于是一些商家便采用试吃试用的方法向老年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试吃的过程中,他们会派专人跟踪询问试吃情况,从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输宣传自家产品的好处。有的甚至上演“苦情戏”,向老人诉说自己工作的不容易等。面对“态度诚恳”的推销员,心软的老年人往往会有些“愧疚”,再加上认为自己试吃过,没什么不适感觉,于是掏钱购买产品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提醒:“试吃试用”是保健品推销商的常见手段。在面对一些紧追不舍的保健品推销员时,老年人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回绝,可以采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与之周旋应对。
陷阱七:名头吹嘘不靠谱
“买保健品国家给补贴,买得越多补贴越多,货到付款不用担心!”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机构(中国××协会、国家××养老公益援助工程等)或国家补贴项目(健康工程、惠民工程)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就是吃亏了。此外,某些不法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计委”工作人员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帮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提醒:曾经有媒体刊登了脑力智宝骗局,其中提供被骗信息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所谓的“补贴”这一套路欺骗的,这种骗局很容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对此,一定要加以防范。
陷阱八:打“科技牌”很流行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大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听“名医”讲课。讲座形式虽老套,但打出的产品广告内容不断升级,引入了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等很多时髦概念。如今,打“科技牌”成为保健品会销的新套路。
提醒: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增强辨别意识。其实,不少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品。
陷阱九:会员优惠暗下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但产品价格可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过来,还能有高额回扣。结果,诱使不少老年人成为会员后,再带朋友过来购买保健品。
提醒: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往往诱人的利益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陷阱十:饥饿营销不可信
保健品销售商通过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以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洗了脑”。
提醒:老年人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关于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不要跟风消费。应客观分析问题,学会理性消费。
□张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