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锅盔“巨无霸”
陕西小吃里有一种大饼状的面制品,当地人称之为“锅盔”。
什么是“锅盔”?外地朋友自然一头雾水。所谓“锅盔”,就是个“大烧饼”,不过要被称作“锅盔”,必须符合三个要件:一是发面制作;二是铁锅烙制;三是又大又厚,大可盈尺、厚可过寸。
为什么叫作“锅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料中查不到明确记载,总之约定成俗,时日久矣!
“锅盔”从字面意思上看,“锅”无疑指的是普通的饭锅,“盔”应该是士兵的头盔,两字合成一词,是“锅的盔甲”还是“头盔做锅用”?人们大多不知究竟,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对此,流传得比较广的一段历史故事是这样的:唐朝在修筑乾陵的时候,工程浩大,人员众多,不惟民工,还有大量的士兵。烹制这么多人的饭食必然费工费时,怎么办?情急之下,有士兵便取来面团,把自己的头盔当锅,架上柴火,在里面烙起面饼来。这头盔瞬间变锅,被打趣说成了“锅盔”。士兵是豪放的,想必饭量亦大,面团摊成面饼厚得异常,烙熟后的大饼形状俨然是头盔的拷贝。陕西人较早的主食都统称为“馍”,于是,便把这又大又厚的面饼命名为“锅盔馍”,简称“锅盔”。后来,民间便将这种发源于士兵急就章的食物进一步精工细作,从而成为了一道美味。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秦朝。当时,为便于征战时携带军粮,军队集中烙制又大又厚的面饼分发给士兵,士兵则用牛皮绳将面饼穿起来,挂在前胸后背,作战时亦不卸下,俨然充当了盔甲。甚至也许它救过士兵的性命,于是有人打趣道:咱这是锅里烙出的盔甲哦!由此,“锅盔”之名也就流传开来。
以上两种称谓的来历出处均无典籍记载,应是后人杜撰的,也许是为了给这种干粮找一个美好有趣的寓意吧!不管是怎么命名,反正这早已是约定成俗的通用称谓——锅盔,秦地一种又厚又大的烙制面饼。
□张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