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让一线监管更智慧高效

——浙江台州打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3月14日 A8 版)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以落实“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目标,积极推进“数字浙江”食品安全监管环节“数字化”转型,基于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打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各县(市、区)食品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自2018年以来,该平台获取抽检样品10011批次,被抽样单位4203家,出具检验报告12516份,不合格率3.45%,相比去年同期,抽检样品数增长了83%,被抽检单位数量增长了124.3%,监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破解基层抽检难点
  国家层面十分重视抽检的靶向监督作用,并逐年加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力度,但是基层在开展抽检工作时存在靶向性不强、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产业链全面把控等问题。此外,由于食品抽检数据可及性不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感知度仍然较低。
  针对基层抽检实际工作的痛点,台州市市场监管局自2018年起从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时效性、减少抽检机构工作量、增强数据可利用性等多个方面,不断构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以实现抽检工作从人力管理向智能管理跨越,借力大数据赋能食品安全监管,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
  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林胜甫介绍,该局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是通过建立标准化抽检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抽检工作从计划制定到信息公示的全流程处理,同时深度挖掘分析抽检数据,多方位监控食品安全风险,生成食品安全风险地域画像,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撑。另外,该平台还能链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消费者,通过信息共享、意见反馈,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平台。

创新智慧监管模式
  据了解,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在四个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
  全流程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式,使食品安全的整体抽检可实现抽检工作从计划制定到信息公示的全流程数字化智慧监管。
  监督抽检双随机公平监管模式,即承检机构和抽检任务实现双随机分配,也可实现将被抽样单位随机分配给抽样人员;视频系统,可在后台为一线抽检人员提供执法指导,自动记录抽检人员抽样过程和移动轨迹。
  全链条食品共治协同监管模式,指系统采用多种渠道链接生产、流通、餐饮企业及消费者,企业可在线提出异议投诉,实现双向信息互通,还可通过该平台可视化地图查询到各地区同类产品抽检情况,消费者也可查询企业被抽检情况,并通过投诉建议反馈途径参与食品安全管理。
  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数字化模式,其可视化监控模型、成因分析模型、风险管理模型、考核指标模型等应用数据模型,可通过数据自动碰撞比对,深度分析利用,支撑监管的实际应用。
  该平台标准信息全程引导,打破了数据壁垒,消除了数据孤岛现象,横向实现抽检、生产、流通、餐饮、执法共用,纵向省、市、县三级贯通,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从人力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跨越,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院有关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数字账”。系统建成以来,移动端抽样代替传统纸质单抽样,整体精简纸质材料20%;移动端抽样避免了信息的二次录入,工作量减少了50%;提供批量接样、主检、审核、批准、发送功能,工作量减少了20%。
  通过平台建设,原来监管人员制定全年抽检计划,需要历时一个月,而平台通过大数据能生成16个推荐抽检计划,监管人员根据大数据推荐,一周即可完成。传统人工撰写年度食品安全抽检数据总结报告需要建立编写小组,耗时两个月,使用平台的一键生成总结报告功能,8分钟至12分钟即可生成。
  数字化检验报告平台也加快了检验报告在监管部门和被抽样单位、企业之间的流转速度,由原来平均25天缩短到5个工作日内即可送达。
  “数字化抽检,有效提高了信息流转速度,能够及时地为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服务,为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夯实了基础,有效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减轻基层监管压力。”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林 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