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被冒用成“老赖”怎么办?

北京西城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12月03日 A4 版)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规定撤销登记的条件和流程,针对群众反映的撤销难、周期长、材料多、费用高、缺乏惩戒措施等问题逐一回应。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按照总局要求,积极依法履职,扎实开展撤销冒名登记工作,同时结合办理经验,创新便利受理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共治,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效治理机制,有效保护被冒用人合法权益,惩戒冒名登记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19年1月,陈先生急匆匆来到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反映申请保障性住房时被告知在一家文化公司担任监事,不符合申请条件。陈先生称,其于2010年1月因刑事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17年2月刑满释放。这家公司2011年12月设立,当时陈先生正在监狱服刑,不可能正常参与公司经营,也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为维护陈先生合法权益,西城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展开调查。
  执法人员到朝阳区法院调取案卷,确认核实了陈先生的说法。同时,执法人员积极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取得联系。王某称设立公司时交给中介机构办理,陈先生的身份信息由中介提供,他不认识陈先生,陈先生也从未参与过公司的任何运营。根据调查情况,西城区市场监管局撤销了公司设立登记中陈先生的监事一职,并对该市场主体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作出行政处罚。目前,陈先生已通过保障性住房审核。
  2018年9月,来京务工人员彭女士打算回家探亲,在买火车票时发现自己被限制乘坐高铁。进一步了解得知,因身份证2016年被人冒用,彭女士成了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由于这两家公司涉及债务问题,彭女士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奈,彭女士到西城区市场监管局举报。该局接到举报立即展开调查,并到彭女士的住所走访了解。彭女士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一直在京做保洁工作。她把身份证给了公司老板,结果老板拿她的身份证注册公司用来逃避债务。考虑到彭女士的实际生活情况,西城区市场监管局为彭女士联系了笔迹鉴定机构,撤销了变更登记,帮助和相关部门沟通,解除了对彭女士的限制。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营商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与此同时,部分申请人利用注册便利化红利,冒用他人身份或伪造他人签字办理注册登记,侵害被冒用人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公司登记注册秩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
  群众在发现身份被冒用后,往往非常忧虑,迫切希望消除对自己生活的不利影响。西城区市场监管局针对此类事件建立了快捷受理模式,明确被冒用人到现场的,快速受理举报;被冒用人本人不能到场的,可以在网上进行远程身份核验,避免来回跑路;对于能依据现有材料确认事实的,不要求提供笔迹鉴定,降低被冒用人费用开销和时间成本。
  对于群众举报的身份冒用情况,西城区市场监管部门以“接诉即办”的标准受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缩短办理时限。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减少不良企业的产生,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向提交材料的申请人(委托人)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监督,在登记大厅张贴宣传海报,在新企业开办服务包中放置宣传页,提醒申请人对于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应当审慎负责,形成整治闭环。
  在调查身份信息被冒用案件的过程中,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同公安局、法院、税务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积极会商,通过协同共治,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效治理机制,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提供保障。今年以来,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共撤销登记80件,立案处罚9件,约谈委托代理3户,撤销冒名登记受理工作在快速有序推进中。

□赵晓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