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内容涉及常态化疫情防控
北京发布二十三项地方标准
本报讯 (记者 李 翔)近日,北京市发布年度第三批23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标准21项、修订标准2项。在23项标准中,公共卫生标准最多,达12项,且多与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关。
本次发布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第1至7部分,参照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结合首都消毒经验和质量要求,从消毒管理、消毒原则、消毒方法、重点消毒对象、消毒频次、环境清洁措施要求等方面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中小学校、公共场所、重大会议场所、农贸市场、救护车辆等重点场所、部位消毒工作加以规范,指导各单位开展科学规范的消毒工作,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消毒效果,对阻断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参照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期间防控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全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水平,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军团菌肺炎等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滑冰场所安全运营管理的技术标准,《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滑冰场所》从基本要求、安全运营要求以及管理要求3个方面进行要求和规定,要求室内冰场开放期间每块冰面至少有1名冰上安全员,室外冰场开放期间每500平方米至少配备1名冰上安全员,上岗时应佩戴明显标识。
《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规范》是全国首个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规范,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该标准规定了航空医疗救护服务机构应在接到航空医疗救护服务请求2分钟内予以响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准确、及时作出正确的医疗与飞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宜航空医疗救护服务。标准实施后将有利于为首都人民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航空医疗急救服务,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等大型国际赛事提供高标准医疗服务保障。
此外,为促进乡村民宿业态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的《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填补了国内乡村民宿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方面的空白,针对由农房改造后的乡村民宿建筑难以采用封闭楼梯疏散的问题,首次明确了客房门使用自闭门的乡村民宿可采用敞开楼梯间或敞开楼梯疏散,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乡村民宿,提倡使用轻便消防水龙、简易自动喷水灭火设施等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消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