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领航 绿色发展
“标准化+”助力舟山打造国际绿色修造船岛
本报讯 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舟山修船看六横。近年来,浙江舟山以打造“国际绿色修造船岛”为目标,积极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激励船舶修造企业走节能降耗、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舟山六横岛,船舶林立,4家修造船企业沿海岸线自西向东分布,机器轰鸣。舟山已逐步发展成国内重要的、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船舶修理中心之一,修船总量连续3年占全国总量的1/3,而六横外籍船舶修船总量更是占舟山市总量的近一半。
喷砂除锈扬尘污染,是船舶修造业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但在六横岛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的1号坞内,除锈过程清爽干净,不见扬尘踪影。据介绍,自去年起,中远海运重工在船坞内全面推广超高压水除锈工艺,采用超高压水除锈和污水集成回收方式,不仅避免了大气污染,还将单位施工效率从原来的8平方米/小时提升到25平方米/小时。如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压水除锈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手工作业转化为遥控机械化作业,多项技术和设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中远海运重工厂房的屋顶上还安装了连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去年7月,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装机发电,经测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20吨。截至今年8月,发电总量近2000万度,节约电费300余万元。
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六橫分局局长刘双艇介绍,自2018年实施“船舶修造业绿色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来,专项小组做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修造方面的实施记录,总结并提炼船企在绿色船舶修造中的经验、做法,发布了14项标准,管理标准《船舶修造企业绿色工厂实施指南》已征求舟山市相关企业及部门意见,拟作为市级地方标准发布。
发展绿色制造标准化项目的根本是科技创新。六横各船企积极探索,自行设计或引进一批处于领先水平的智能、环保设备,淘汰一批工艺落后、低效高耗的设备设施。截至今年8月,六横岛4家船舶修造企业新授权、申请专利42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名船企负责人表示:“进行绿色制造标准化试点,我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参与,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质量、效益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脏乱差”的船舶修造场景已成为历史,产业与生态、保护与开发和谐共生,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绿色修船基地注入强劲动力。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第六批37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浙江自贸试验区“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入选最新一批复制推广改革成果。
□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