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安全“牛鼻子” 三位一体补短板
乐山给“坝坝宴”装上“安全阀”
“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系统,它弥补了乡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实现了办得放心、吃得安心、监管用心皆大欢喜的局面。”日前,四川省乐山市市场监管局在沙湾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乡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互联网食安”(以下简称“掌上食安”)的推广工作。
据了解,在乐山农村,婚丧嫁娶、祝生庆寿有举办群体性宴席的习俗,即“坝坝宴”。然而受限于地理环境、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乡村宴席监管长期处于备案难、考核难、乡厨管理难的境地。近年来,乐山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围绕“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两个核心理念,创新“互联网+乡村宴席”监管,打造了集监管部门、经营主体和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掌上食安”系统,让乡村集体聚餐风险防控质效并升,为乡村宴席装上了“安全阀”。
据悉,“掌上食安”推广以来,“坝坝宴”备案率由50%提升到99%以上,甄别山寨食品及原材料76批次,节约执法成本10万余元,真正补齐了乡村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备案便捷化:两分钟搞定,不再村镇来回跑
苏中卫是沙湾区塔水镇人,干乡厨已经10年了,从最初的零星申报到纸质申报,再到现在的网上申报,苏中卫见证了乡村宴席安全监管的不断进步。
“以前纸质申报时有5张表,分门别类填好后,从村里再盖章到乡镇,来来回回一般要花上一两天。”苏中卫说,如今只要用手机打开“掌上食安”系统,按照里面的要求逐项填写就行了。“一般宴席主办方都会委托我们帮忙申报,大概一分多钟就能搞定。”
齐全的申报条目则让“坝坝宴”食材来源可追、安全风险可查:既包括乡厨姓名、主办方姓名、办理日期、聚餐人数等举行情况,也包括帮厨人员健康证是否有效、蔬菜肉类来源、食用油来源、是否有海鲜、白酒由哪里提供等具体信息。
监管标准化:在线检查,让监管更有力度
受益的并不只是乡厨。该系统将食品安全检查项目规范为标准化流程,制定了必检项和合理缺项。食品安全协管员通过扫码随时掌握辖区宴席备案情况,提前介入实时实地指导。
王群芳是沙湾区踏水镇黄坝村的食品安全协管员,每次村里有人办宴席都是她忙碌的时候。“从申报资料、食材、酒水饮料都要一一查看,活儿不累但繁琐。消费者和乡厨提交申请后,我这里会收到短信提示,从系统上能看到“坝坝宴”的规模、地点和当时的天气情况等信息,从而掌握宴席备案情况。”王群芳说,自从有了“掌上食安”系统,到了现场后,只需要按照系统设置的检查内容逐条勾选确认。检查有了明确标准,解决了检查什么、怎么检查的问题。
考核体系化:“红黑榜”打造品牌乡厨
在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乡厨这个关键点,就抓住了乡村宴席安全监管的“牛鼻子”。在培训、考试上岗的基础上,“掌上食安”还在系统中添加“红黑榜”“定位功能”等。乡厨按照承办宴席次数、食品安全员按照现场检查次数、乡镇按照指导宴席次数在红黑榜中智能排序。乡厨不落实食品安全制度的扣分情况、食品安全员超期未检等都将在黑榜展示。
系统上线后,沙湾区出台了《乐山市沙湾区乡村厨师跟踪考核办法》,对厨师的考核管理参照驾照管理方式实行12分扣分制;分数扣完后,不得承办宴席,必须重新培训,取证后才能上岗。沙湾区现有乡厨182名,已全部通过了培训考核。而《沙湾区食品安全考核细则》明确了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考核,与其所在乡镇的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挂钩。
“这于我们也是件好事。”苏中卫以前每年帮人办乡村宴席大约1000桌,自去年4月考试合格在“掌上食安”上注册后,他的业务量直线上涨,近一年来已经办理宴席100多场、3000多桌,业务从沙湾区做到五通桥区、犍为县、乐山高新区等地,成了远近闻名的乡厨,收入增加了不少。
目前,乐山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今年10月1日起即将实施的《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掌上食安”系统程序。下一步,在系统平台推广过程中将完善风险隐患“提前预警”系统。完善后的系统以事前预防和实时风险预警为主,争取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宴席举办前,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将安全风险隐患带到宴席举办中。
□李燕芩 杨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