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殊食品安全管理先手牌
安徽五十七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集体迎考
本报讯 “保健”市场乱象让消费者深受其害,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误解多是重要原因。如何使特殊食品行业健康发展?除了抓好政策法规主题宣讲外,特殊食品质量安全科学食用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安徽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滁州开班,来自全省57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齐聚一堂、研讨学习。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主要围绕特殊食品标签说明书相关规定及要求、《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等内容接受现场培训。其间,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还参加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法律法规测试,测试结果将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布;测试不合格人员将由该局统一组织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质量管理人员将被调离岗位。
打好特殊食品安全管理先手牌,安徽省不仅出手早,而且全面部署思路清。早在今年上半年,安徽从科学、管理、法制等多角度发力,在全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目前,除了7万家特殊食品经营企业之外,针对全省现有的1家婴配乳粉生产企业、47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摸清底数后建立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档案,48户生产企业一户一档。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该局建立了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停产复产监管、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等规范性制度。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士友在此次培训班讲话中表示,举办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要求,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切实严把原料购进关、生产工艺关、成品检验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定期对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查,积极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明确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在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品放行等具体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推动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管自控水平提高。同时,注重培育品牌,加强生产工艺和技术改进,改善企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紧跟国际特殊食品发展趋势,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填补市场空白;加强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夯实诚信基础,培育消费信誉认知度,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安徽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今年部署开展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中,将以查办大要案为突破口,打团伙、摧网络,重点查办有影响、有震慑的大案要案。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同时,还将高度重视保健食品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在继续开展以“五进”为载体的科普宣传的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开展以帮助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陶 勇 沈 伟 赵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