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一证”:从浦东走向全国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05日 A4 版)

  开发开放30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在浦东诞生并复制推广,“一业一证”便是浦东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又一改革创新成果。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至2022年底。
  作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2019年7月,浦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业一证”改革以来,坚持以企业便捷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优化再造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更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流程再造:突破“准入不准营”难点
  前一阵,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准备在张江新开一家便利店。“得益于‘一业一证’改革,现在只要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开业需要的许可证,新店开业的速度比以前要快。目前我们已经拿到13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公司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孙琦说。这一切得益于浦东为了提升企业市场准入便利度一直在改革。
  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是企业进入市场必须的两把“钥匙”。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多年来,浦东一直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先证后照”“先照后证”改革基础上,2015年,浦东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一批市场能够有效调节、行业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取消审批,对一批政府需要获得信息、开展行业引导、制定产业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事项改为备案管理。
  “证照分离”改革虽然在激发市场活力、助推产业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企业进入市场仍需要多张证,办证手续烦琐、时间长,改革还没有彻底回答“照后减证”和“准入不准营”这个企业经营的痛点、政府管理的难点问题。如何从企业角度去帮助他们更好地打开市场准入这扇门?去年7月,浦东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创新性地推出“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这一改革,把过去一个行业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办成“一件事”的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浦东通过再造行业管理架构,实现“一帽牵头”。针对过去一个行业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企业办理准入需“多头跑”的情况,探索实施由一个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审批、监管、服务机制。比如,开办旅馆需要办理特种行业(旅馆业)、食品经营、公共卫生、高危体育(游泳)等多个许可事项,涉及文旅、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根据“一帽牵头”机制,明确由区文旅局牵头,通过上海“一网通办”平台统一受理申请,并统筹推进旅馆业综合监管执法。
  再造审批指引方式,实现“一键导航”。围绕使企业申报程序更加简捷明了,创新审批事项指引方式,采取以行业小类为基础的“百度”式模糊查询导引。
  再造行业审批条件,实现“一单告知”。对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许可证审批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提炼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场所、设备、资金、人员和制度等审批要素,形成一张准确、清晰、易懂的告知单。
  再造审批申报方式,实现“一表申请”。将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审批申请表合并集成为一张申请表,系统从申请材料中抓取数据自动填写。
  再造许可审核程序,实现“一标核准”。梳理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审批程序,按照提前服务、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环节整合再造,实现一个行业一套统一的审核程序。
  再造行业准入方式,实现“一证准营”。在行业综合许可证上标明经营者名称、法定代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标准信息以及行业类别、许可项目、二维码等特有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该证集成的所有电子证照,让企业获得一证即可开展经营。

一张证:打开企业经营“旋转门”
  全新的改革举措,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去年7月,浦东选取便利店、体育健身场馆、宾馆、饭店等10个行业进行首批“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浦东“一业一证”超市业态的第一个试点。盒马政府事务负责人陈雯君说:“改革前开一家便利店需要办5张许可证,每张单项许可证都要单独申报,环节复杂、材料多、耗时长。当时我们有两家盒马鲜生门店计划开业,在得知浦东有‘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时,我们很想参与到第一批的行业试点中去。”得知企业需求,浦东审批部门主动和企业对接,予以沟通指导。“经过指导,我们从‘一网通办’平台上的‘一业一证’专窗,找到了便利店行业,按照设计的填写步骤一步步在网上申请,最后到企业服务中心提交材料,一周左右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可证。”陈雯君说。
  “一业一证”改革,不是对若干许可证简单的归并,而是聚焦企业开门营业这“一件事”,将改革的着眼点从“部门为中心”的政府侧,转向以“行业为中心”的企业侧,以一张证来提升一个行业的准入便利度。“‘一业一证’改革的特点,就在于它从企业办事的角度来考虑。比如我是一个注册小白,要申请开 一家便利店,‘一网通办’的‘一业一证’专属页面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根据我的回答会自动生成‘量身定制’的办事指南,我再去窗口直接递交相关材料即可。”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的孙琦说。
  改革的背后,是政府各部门打通壁垒、高效集成。比如浦东将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申请表集成为一张综合许可申请表,申请人根据系统提示一次填报即可。对于企业此前已在系统中确认过的信息和提交过的材料,系统将自动抓取填写,免去重复填报;整合一个行业包含的所有审批环节,按照多个主管部门同时受理、分别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使许可审批变“串联”为“并联”。
  作为全国首创性改革,“一业一证”改革涉及审批流程再造和监管机制创新,试点之初尚无直接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撑。2019年7月29日,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一业一证”改革的决定》,对“一业一证”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宗旨、行业综合许可证的性质和法律关系、改革试点部门的责任分工等作了明确规定,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为改革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一业一证’改革,通过政府制度创新、流程改革和数据共享,实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改革后,市场主体从办多个证转变为办一个证申领所有许可,审批流程从过去的串联式‘闯关拜访’到并联式‘一次性办理’,实现了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
  统计显示,自“一业一证”改革推行以来,浦东新区审批事项的43个行业实现全覆盖,总体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审批时限压减88%,申请材料压减67%,填表要素压减60%。在此基础上,浦东持续探索“一业一证”变更流程,优化办件信息复用、办件查询功能,实现移动端办件进度实时查询。

率先探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时隔数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这无疑是对浦东改革试点探索的又一次认可,也是国家交给浦东的又一重要改革任务。
  “一业一证”改革实行以来,取得良好社会反响。2020年4月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支持浦东新区“一业一证”审批模式改革。4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下放浦东新区一批行政审批的决定》,将61项市级行政审批下放浦东实施,支持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范围向市级权限行业拓展。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跨地互认通用”,这意味着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获得国务院认可。
  此次国务院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的效力,扩大了“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的审批事项,行业综合许可证可以在全国“通用”。在此前召开的浦东新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上,区政府部门提出,“一业一证”改革作为探索“照后减证+流程再造”的制度创新,把进入一个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在制度设计上,企业只需申请“一张证”,就可以开门经营。但在现行行政许可体制机制下,企业往往必须申领“一张证”整合的所有或部分许可证,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在浦东新区以外使用,按规定应在营业场所悬挂,作为证明材料出示等。此次《批复》明确,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明确在全国范围有效,突破“一张证”使用限制,消除企业后顾之忧。
  此前由于国家、市级审批事项超出浦东新区改革范围和权限,“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仅限于区级审批事项的行业。但从企业侧来看,进入一个行业的办证门槛,不在于审批层级高低这类抽象概念,而在于跑动次数、办事路途、程序繁杂等导致办证所需时间、财力、精力的增加上。此次《批复》明确,首批选择电商、便利店、超市、饭店、宾馆等31个行业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配套将国务院部门负责实施的25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委托上海市浦东新区承担受理和发证工作。除便利店、烘焙店、面包房、咖啡店、茶馆这些去年已经列入的试点外,互联网电商、互联网医院、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行业首次进入“一业一证”改革。
  对于国务院的此次《批复》,孙琦十分憧憬:“千变万化的改革,对企业来说最实在的就是节省时间、人力成本。目前我们在全国20个城市都有布局,如果行业综合许可证在全国范围有效,势必会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企业的需求就是改革的动力。此次的《批复》,既是对浦东的认可,也为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增添了发展新动能,必将推动浦东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在全国范围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更好克服“准入不准营”现象,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蔡丽萍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