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显示
全社会聚焦营商环境热度空前
本报讯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在11月28日召开的2020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引起与会者热议。
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看营商环境是否优化。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首次发布的《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显示,全社会对营商环境聚焦热度空前,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城市营商环境宣传热度、讨论热度较高,“创新创业”“政务服务”等是营商环境类报道核心关注点。
着眼于媒体及社会关注热度,对全国261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是一个有益尝试。专家表示,报告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了疫情之年中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的复苏与活力。
该份报告基于后疫情时代国内国外经济发展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以全国261个除副省级以上、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之外的地级市为样本,着眼于媒体及社会关注热度,通过政策支持度、社会聚焦度、企业吸引度以及市场成长度等四大维度的评估指标,并集合今年前三季度超过2500万条数据分析所得。
报告最大的特点是着眼于关注热度。这种热度主要是各地政策支持度,即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社会聚焦度,即通过网络讨论和新闻报道等;企业吸引度,主要是从第三方平台数据看新增企业量等;市场成长度,主要是政府的硬性统计指标的增速。
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61个地级市政府官网公布的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有3600多份,平均每个城市关于营商环境政策的改革支持文件就有近14份。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名称进行词频分析看出,“扶持中小微企”“共渡难关”是热度较高的关键词。各地采取“减租降税”“缓交社保”“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市场主体走出困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营造更便捷、更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261个地级市中,至少109个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维持正增长,156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温,173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此外,城市与城市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州城市群”为首,城市群联动效应、区域协调发展,让城市发展有了共同助力。目前,全国建设的19个城市群中,261个地级市中有186个已进群。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表示,媒体和城市发展是互融共生的关系,城市营商环境需要被人关注、被人传播。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发布这一份报告,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的状态下,去观察城市的复苏与活力。
□韦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