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新业态要有新思路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05日 A4 版)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融入消费领域,与流通业结合,催生出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改变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新体验和新选择,丰富了生活内容,提升了生活品质。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经济快速兴起,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在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今天,通过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至关重要。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与流通产业深度融合,各类线下资源纷纷搭载平台上线,在“电商平台+超市”基础上,又出现“平台+百货”“平台+专门店”等形式;互联网健身、远程培训等新模式迅速兴起,催生出许多跨界经营业态,为商家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新业态形式多样且属于多个产业交叉,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往往缺乏直接对应的条文规定,相关政策规制也相对滞后。为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规范。
  以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质量。首先要注重提升顾客体验,稳定商品供给质量。无论是线上买菜还是买衣服,商品和服务质量都是核心竞争力。在转向线上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更加需要将保证商品质量、严控商品输出品质放在首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注重与顾客沟通,增加顾客黏性,从而吸引更多回头客,拓展多渠道零售,固化新业态。其次,提升社区商业网点标准化水平,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商业与线上平台深度整合,使社区商业作为线上购物的自提点或配送点,降低线上配送成本,为新业态提供支撑,同时激发线下商业活力,提高社区商业商品供给质量和供应能力,增强居民生活便利度。最后,要有效利用智能货柜。近年来,智能货柜已大量进驻居民社区和写字楼,但是由于管理模式问题,导致多数智能货柜闲置。建议智能货柜经营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与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等利益主体协调好合作关系,建立合理分配机制,有效盘活资源,并助力新业态发展。
  提高技术支撑力量。信息技术进步使诸多实体产业实现在线服务成为可能,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也暴露了技术不足的问题。如在远程面签技术运用时,语音及人脸识别有较高差错率,显示出技术水平仍是影响在线服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提升相关领域技术水平,同时对技术领先的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助力其脱颖而出,引领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在线服务监管。在线服务平台的优势在于整合社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其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属于专业服务范畴,对教师和医生资质有明确要求。不过,平台作为商业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为合作关系,因此在审查资质和把控服务质量方面容易存在把关不严、质量监控不力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资源数量庞大,平台缺乏对服务提供者专业能力的考评及测试,导致在线服务供给质量不达标,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提升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应当鼓励学校、医院与平台合作,由服务提供者所在机构对其资质提供背书,评价其服务质量,并且通过专家对平台的专业服务提供者资质进行认证,确保其资格的合法性,从而保障供给质量。
  前不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具有很强指导作用,必将有效推动其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推进消费高质量发展。

□依绍华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