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比“晒” 饕餮盛宴

——2020年“百胜杯”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全国总决赛回眸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24日 A8 版)

  □


  □


  □

  12月19日下午,2020年“百胜杯”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全国总决赛进入决战时刻。历经练习赛、城市赛决胜而出的10支队伍正在通过线上竞赛系统与北京主会场连线的方式展开激烈角逐。

线上PK“动”起来
  总决赛创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必答题、点赛题、竞速题和风险题4个环节,按各环节累计得分决出胜负。
  “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哪一部门应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在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必答题环节的第一道题显示在大屏幕上。选手们稍作思考后,迅速在线上作出选择。8支队伍回答正确,分别加10分。2支队伍回答错误,不得分。
  第二个环节是点赛题,两两一组PK对决让现场氛围更加浓烈。“酸奶与乳酸菌饮料哪个营养价值更高?”“钙的最好来源是什么?”……看到这些贴近日常生活,又和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热点紧密相关的知识类题目,台下的观众默默选出心中的答案,并随着选手的答题情况或惋惜,或赞叹。
  “这个题目有点难度,答对的几率不大!”“这个应该是送分题,怎么就答错了呢?”……台下观众悄声交流,点燃现场气氛。
  随着赛程推进,电子榜单上分数不断交替,各组选手的表情各异,有的因答对难度较高的题目而欢欣鼓舞,有的因答错相对简单的题目而失落沮丧。
  经过前两轮角逐,甘肃政法大学代表队以120分的成绩暂时领先,广州医科大学等五支代表队排名相对靠后。台下的观众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前两轮的比赛相对激烈,但各队之间的分数差距还不太明显,相信接下来的比赛一定更加精彩。”

同场竞技“燃”起来
  如果说必答题和点赛题是一场饕餮盛宴的开胃凉菜,那么竞速题与风险题则是让人口齿留香的精美主菜。
  竞速题的规则别具一格。大屏幕上直接显示题目,限定时间内,回答准确率高且用时最短的参赛队得分较高,回答正确但耗时较长的参赛队得分较低,答错不得分。这就要求各队选手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
  竞速题环节,各队分数差距明显拉开。排名靠前的队伍得分为220分,靠后的队伍得分为180分,有了40分的差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代表队整体排名虽然居中,但无疑是我心目中本环节的‘全场最佳’。回答了10道题目,仅用时17秒,且答案全部正确。太厉害了!”观众小贾激动地说。
  风险题更具挑战。按照题目难易程度,主办方设置了10分、20分、40分三档题目。参赛队伍可选择任意一档答题,答对获得相应分数,答错或答不出、答不全扣除相应分数。“我们要选40分。”风险题环节,浙江科技学院代表队异军突起,夺得第一个40分,排名一举跃升数位,台下掌声雷动。
  根据比赛规则,前三轮比赛得分较高的代表队若选择难度较低的题目,答对概率更高,也可稳稳获奖。然而出乎大家意料,当提示音响起,10支队伍竟都选择了40分难度的题目。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虽然有的队伍因此而失利,但掌声还是一次次为他们响起,感佩参赛队伍的勇气和自信。“不愧是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干敢拼搏,为他们鼓掌!”

冠军奖杯“端”起来
  “在小麦粉中容易出问题的食品安全指标是?”广州医科大学代表队在线快速做出选择,点击答案C——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加40分……
  经过一下午激烈的角逐,广州医科大学代表队完美冲关风险题环节,最终以240分的好成绩夺得总冠军。集美大学和浙江科技学院代表队分别以237分、220分的成绩位列第二、第三名。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周泉作为广州医科大学代表队的领队上台领取了冠军奖杯。“比赛激动人心,令人意犹未尽。完全没想到我们能夺得大赛总冠军,作为医学背景的食品专业学生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非常不易。很振奋、很激动,这个比赛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能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孩子们骄傲,这将为他们的履历再添上至关重要的一笔。”周泉激动不已地说。
  朱文杰是此次广州医科大学代表队的队长。他说:“虽然不能来现场,但也是激动无比。非常感谢主办方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有了一个更宽、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比赛也增强了我们对学习食品专业的自信心,以后一定会用自己所学所得影响周边人群,帮助他们获得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中国市场监管报社副总编辑潘传龙表示,总决赛时间虽短,但各环节设置紧凑有序,主持人风格专业清新,参赛大学生水平高、朝气蓬勃,整场比赛颇有“中国好声音”的风范,希望来年的比赛能有更精彩的呈现。
  大赛主要负责人表示,以知识竞赛为代表的“食品安全进校园”是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媒体等单位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有力举措。未来,相关活动将继续依托优势资源向纵深发展,有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

□本报记者 宿志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