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质鲜花走进万户千家

——国家红掌花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25日 A2版)

  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冲积岛,即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崇明岛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阳光充足,是我国有名的花卉苗木之乡。在第十届花博会上,崇明四大名花红掌、水仙、藏红花、瓜子黄杨争奇斗艳,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红掌花本来属于热带植物,2008年开始落户崇明。在上海市崇明区,从事红掌花栽培十余年的上海瀛庙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5月完成了上海市出口鲜切花栽培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于2020年4月获批创建国家红掌花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合作社带领成员及周边农户,通过栽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落户崇明
  十多年前,安徽姑娘任小平去花市买花,对红掌花喜爱有加,并有了试种的想法。
  2008年,她和几个朋友在崇明合资成立了上海瀛庙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大面积栽培红掌花。“之所以选址崇明,是因为农业属于崇明的主要产业之一,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而且,在祖国的第三大岛上种花,听起来也很美。”任小平说。
  栽培红掌花并非一帆风顺。在长期摸索实践中,任小平逐渐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支持下,她坚定地当起了标准化栽培的带头人。
  数据显示,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合作社红掌花亩产量提升了12%以上,年产值提升了6%以上。
  依靠标准化栽培尝到了甜头,合作社开始不断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坚持标准化栽培。制定《红掌栽培技术规程》《盆栽红掌栽培指南》《花卉栽培基质》等,从红掌花种苗引进开始,对品质、检疫、栽培基质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红掌花品质。
  ——坚持标准化采收。制定《红掌鲜切花采收管理规范》《红掌鲜切花包装管理规范》《红掌销售流程管理规范》《红掌发货管理规范》等,确保每一支、每一盆红掌花都能完好送到客户手中。
  ——强化标准化加工。制定《红掌包花工人工作规范》《红掌花产品等级》等,实现高品质红掌花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加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制定实施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42项,建立了集栽培、包装储运、销售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标准先行
  “创建国家红掌花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是在市级出口鲜切花栽培标准化试点的基础上,尝试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李菁说。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标准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围绕示范区项目立项和体系建设,开展“送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让红掌花栽培搭上标准化的“快车”。
  “在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前期以建立标准体系为主,用严格的标准流程培育红掌花,打造专业的红掌花栽培标准化平台。”任小平说。
  为了推广红掌花标准化栽培,合作社邀请专家针对红掌花栽培规范、采收规范、包装规范等相关标准开展培训,共计发放标准化资料3000份,内容涵盖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大大增强了合作社员工及周边农户的标准化意识。
  合作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行业展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标准化建设项目,并组织各界代表现场观摩,提高红掌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上海市及崇明区也经常组织有关标准方面的培训,合作社积极组织员工、农户参加,不断提高其标准化生产技能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合作社就开展了14次标准化知识培训,约400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合作社整体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0年即实现了提质增产——年产红掌盆栽11万盆,年销售额达270万元;年产红掌鲜切花75万支,年销售额达250万元。
多元发展
  在标准化的推动下,红掌花产业不断壮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
  两年来,合作社除了生产红掌切花,还发展其他多种花卉的栽培生产。据统计,15000多平方米的温室每年可生产红掌切花上百万支、红掌盆花15万盆,还有凤梨10万盆、蝴蝶兰4.5万盆,以及吊兰、竹芋、绿萝、多肉等多个种类小盆花约20万盆。
  除了开展多样化栽培,示范区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内部分区域被划分出来,用于特色植物销售、花卉科普、创意组盆和插花艺术培训、花卉亲子游等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在节假日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人次。
  2020年,合作社又规划出500亩基地,与上海园林公司合作打造“花海田园”项目,成为一个新的花卉景观,逐步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
  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合作社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参与花卉标准化栽培,促进农民增收。截至去年底,合作社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8人,带动周边25户农户参与红掌花栽培。
  “我把在合作社学到的栽培技术用到自己家种的芋艿、鸡毛菜、甜芦粟等果蔬上,每年能多收好几百斤呢!”一名农户高兴地说,运用标准化栽培,他家的果蔬亩产量由往年的300公斤增加到2021年的400公斤,年收入超过8万元。有的农户还利用学到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自行种起了红掌、吊兰、常春藤、藏红花等多种特色花卉,成为增收的又一渠道。截至目前,当地农户已发展特色花卉栽培超过130亩。

□本报记者 刘 永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