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亟须快步迈向规范化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3月22日 A4 版)

  央视“3·15”晚会曝光13个消费黑幕,其中备受医药界关注的是被点名的医美培训机构问题。零基础学员在接受违规经营医疗美容培训机构、来历不明医美培训教师短短数天的培训后就进入医美行业,游走于各大酒店、民居、写字楼,这样的非法医美从业者严重威胁着爱美人士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报道,央视记者缴纳数千元报名费后,成为号称“零基础”“包教包会”的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员。经调查,同期14名学员均无医学背景,也未查询到授课老师的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培训中,这些毫无医学背景的学员们在接受仅4天的针剂注射实操课、一次观摩面部线雕手术、在模具上练习一次埋线双眼皮手术后就结束了为期6天的速成课,拿到所谓的“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
  其间,学员间最热衷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通过医美项目尽可能多地向客户收取费用。“不管说我们是否专业,但我们得装的专业一点。”圣嘉丽禾培训班的老师对学员这样说。
  无独有偶,医美培训的乱象并非个例。根据央视报道,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的美希淑颜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隆鼻、割双眼皮等医疗美容服务的同时,还以美希国际医美教育的名义网上招生。据美希淑颜培训老师称,他们的微整形全能班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针剂注射、线雕、埋线双眼皮等课程,一共学习9天,每人收费6800元。每一个班会控制在20个人左右,一个月开班两期。
  此次“3·15”晚会被点名的医美机构还有蚌埠柏美思医疗美容机构和郑州星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其中后者以海奥国际教育的名义开设医美培训班,尽管培训的教室不大,模具也稍显简陋,但该机构的老师表示“学员回去之后基本上都可以直接上手,可以包教包会”。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美有了更高期待,催生对医美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市场躁动下,短平快变现的医美培训应运而生。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异化为“劣币驱逐良币”。亟须纠正医美行业乱象,避免让“医美”蒙羞、让“美丽”蒙尘。
  在医美市场“蛋糕”诱人的前提下,不少目标学员期待早日迈入医美行业,而医美培训机构给出的“零基础”“包教包会”无底线承诺无疑迎合了这一需求,这也成为催生市场乱象的诱因。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诉案件中,很多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没有医生资质。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会长、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张文周曾公开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美容大国。医美产业创新需要加快步伐,行业需要回归医疗本质,产业发展必须尽快走向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医美市场问题易发多发,相关的监管举措也在不断升级。2017年5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美专项工作”,打击和遏制一些非法医疗器械、非法医美产品以及非法医美整形等。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八部委联合发文于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法”的《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除严罚重处违法医美广告以外,多地接连出新招、严招整治各类医美违法乱象。通过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增强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医美市场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央视“3.15”被点名的四家医美机构已被查处。可以预见,针对被推到“聚光灯”下的医美行业,未来还将有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出台。相信随着整治行动的持续深入和行业自律的加强,医美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净化,医美行业将走向规范发展道路。“医美行业兼具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对服务者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均有极高要求。在日益规范、严格的监管下,行业必将经历阵痛,由落后到领先,由混乱到秩序,由野蛮生长到规范运营。让‘颜值经济’在良性竞争中,科学健康地发展。”业内人士说。

□本报记者 宿志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