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稻谷变大米” 让科普寓教于乐

——记武汉食品安全开放日走进大米生产企业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6月16日 A8版)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中,通过直播小组走进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带领线上市民网友见证了“稻谷变大米”的全过程,一起感受武汉食品企业的安全监管模式,科普粮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并对一些常见网络虚假传言进行辟谣。
稻谷进厂得做“全身体检”
  “从稻谷到成品大米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物理分离过程,原料质量非常重要。”走进益海嘉里厂区,直播小组看到许多载满粮食的车辆,上面装着加工大米的原料——稻谷。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的监管人员介绍,大米生产企业必须做好原料管控,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管理到种植环节,原粮进场要进行查验,只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料才能用于生产加工。
  活动现场,卡车中的稻谷通过自动取样器被“吸”上二楼,进行自动分样以后,“全身体检”就正式开始了。益海嘉里质量管理负责人曾彩云介绍,企业非常重视原粮检验,设置原粮专用检验室和专职的检验团队,检验设施齐全,可以对稻谷原粮的重金属、水分、杂质等指标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检测合格才能收入原料筒仓。
大米抛光只能使用饮用水
  随后,直播小组来到大米加工车间。“大米的加工分为清理、砻谷、碾米、抛光、打包等步骤,我们采取了全线自动化技术。”加工车间负责人郁盛强介绍,全自动化的设备既能提高加工过程的质量稳定性,又能实时监测加工过程,同时工厂设置过程实验室,辅助监控大米加工质量。
  在大米加工的全流程中,媒体小组和网友对抛光这一环节最为关注。“我曾经看到新闻报道,有商贩用油脂抛光大米,让人觉得不放心。”面对网友在线提出的担忧,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的监管人员解释,抛光是大米加工的一个重要步骤,碾米后米粒的表面带有糠粉,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品质,加入少量生活饮用水进行湿法抛光可以去除糠粉,同时可以使淀粉颗粒成膜,提高耐储存性和米粒外观,提升大米口感。“近年来的监督抽检未发现油脂抛光大米。”监管人员说。
  在直播现场,大家看到展示瓶中装着不同工段产生的中间产品,以及分离出的杂质、黄米、白垩米等,湿法抛光后的大米果然晶莹剔透。
大米储存离地离墙干燥通风
  加工好的大米经过全自动真空低氧包装机,通过打包称重、抽真空、金属探测以后,就可以装袋入箱输送到成品仓库了。监管人员介绍,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定,粮食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库内,并根据本地气候生态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温湿度和虫鼠害,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根据监管人员的介绍,直播小组特别观察了益海嘉里的成品仓情况,这里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60%左右,且离地离墙存放。“我们对成品米仓采取信息化管理,利用环境监控平台对仓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异常报警。如果湿度达到65%,就会打开排风系统,进行通风排湿,确保储存安全。”仓库负责人沈涵介绍。
  “大米开包后要扎口或者装在瓶子中密封存放。”在活动现场,市场监管人员还告诉在线网友,在家中储存大米时也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尽量放在柜子的上层离开地面。“家庭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大米,尤其是在夏季,开包后大米容易变质,应尽快吃完。”

□孙晓雪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