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一老一小”消费投诉专题报告
保健食品、康养服务、网络游戏等领域问题较多
本报讯 (记者 陈 静)10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报告显示,此类投诉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健食品、康养服务、网络游戏等领域,相关经营者主要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骗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钱财。
报告显示,老年人消费投诉热点集中在五大类消费场景。健康类消费中,一些电话推销人员冒充医学专家向患病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神丹妙药”,而这些药实际并无治疗效果,还有部分经营者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和长寿的心理,在销售日常生活用品时使用“量子”等新型科技概念,诱导老年人购买。休闲类消费中,一些旅游从业人员与相关商业场所经营者相互勾结,在旅游目的地强制老年人购买假冒伪劣或质次价高的商品,还有一些企业将短期旅游度假与医疗体检相结合,以低廉价格、星级服务、随时入住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实际无法兑现承诺。理财类消费中,销售人员用保险产品冒充银行存款、未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或作出误导性宣传的情况较多。养老助老类消费中,一些商家以“预订养老床位”为由头骗取老年人钱财。日常生活类消费中,老年人因互联网知识不足,容易陷入不良商家的营销陷阱。如,部分商家通过互联网销售“三无”产品,在直播间低价贩卖“翡翠”套路老年消费者,还有一些平台内商家为逃避平台监管,诱导老年人私下添加卖家个人微信,并以微信转账方式支付货款,发生纠纷后又以消费者未在平台内交易为由拒绝处理。
盘点未成年人消费投诉热点,除了违法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商品或提供文身等服务,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爱攀比、容易跟风等特点诱导其消费之外,有关网络游戏的投诉仍然较多。如,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今年5月接到一名男士投诉,称其未满11周岁的孩子拿爷爷的手机下载了一款手机游戏,并用奶奶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7天内充值2.4万元。游戏公司以系统显示账号是成年人实名认证为由拒不退款,要求家长提供孩子当场充值的视频等作为举证材料。经消保委与检察机关联合调解,最终予以全额退款。
中消协认为,加强“一老一小”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提升国家宏观政策引导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企业的适老化研发、创新活动给予适当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扶持,使产业发展与老年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效链接,同时强化对此类消费群体的司法保护;加强“一老一小”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监管,建立审查机制,通过信用约束和终身禁业等措施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倡导企业树立保护“一老一小”第一责任人意识,杜绝无底线营销行为,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丰富也更为规范的产品和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一老一小”消费者保护宣传教育同频共振,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与新闻媒体、行业组织、消协组织等联合开展教育宣传,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