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背后的力量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5月18日 A7 版)

  前 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化工作已深入各行业各领域,人人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社会氛围正加快形成。然而,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一系列工作由谁来做?很多人不知道,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4月19日,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技术委员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力量,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提升能力,着力优化整体布局、健全新型标准体系、强化高水平标准供给。5月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技术委员会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因创新发展而生、因改革开放而活、因经济全球化而兴、因高质量发展而强,时至今日,在经历了早期萌芽、实践探索、起步成长、发展壮大、优化提升五个阶段之后,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成为推动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点开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撤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涉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的信息源源不断。
  技术委员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查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记者看到,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
  按照规定,技术委员会应当科学合理、公开公正、规范透明地开展工作,其委员组成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可以来自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公共利益方等相关方,来自任意一方的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委员总数的一半。
  在本专业领域内,技术委员会承担着多项职责。比如,提出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建议,编制国家标准体系,开展国家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复审及国家标准外文版的组织翻译和审查,开展国家标准的宣贯和国家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对归口国家标准进行解释,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研究分析,开展国内外标准一致性比对分析,跟踪、研究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动态,管理下设分技术委员会等。
  记者注意到,从技术委员会的构成、组建、换届、调整、监督管理,到如何优化体系、强化职责、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我国已制定多项政策制度予以明确,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回顾技术委员会的发展,可谓经历了早期萌芽、实践探索、起步成长、发展壮大、优化提升五个阶段。
  从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是技术委员会的早期萌芽阶段。1902年,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机构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发布世界上首个国家标准《轧钢断面》。194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后,首批设立了67个技术委员会。反观国内,1931年,中国工业标准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首次颁布《等比标准数》《标准直径》《工业制图》三项标准。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技术委员会的实践探索阶段。1963年,我国指定32个研究所、设计单位作为各个专业领域的国家标准化核心机构,负责各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归口管理工作。1973年,多个部门合作成立微电机联合工作组,这是第一个融合了多个行业机构和专家的技术组织,可以说是技术委员会的雏形。
  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是技术委员会的起步成长阶段。1979年,《标准化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初步提出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形式。1979年,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为我国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实施,明确了技术委员会的法定地位。到1989年底,我国已成立154个技术委员会,制定了16192项国家标准;到2001年,我国技术委员会数量达到680个。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党的十八大前,是技术委员会的发展壮大阶段。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发布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到2012年,我国标准化技术组织数量达到1223个,委员达到2.7万人,技术委员会体系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技术委员会进入优化提升阶段,工作多点开花,在各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委员会体系日趋完善。首先,技术委员会数量达到1319个,第一产业占比9.2%,第二产业占比70.2%,第三产业占比18.1%,社会公共事业占比2.5%,基本实现全域覆盖。从人员来看,委员数量达到5.6万人次,159位两院院士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60%以上技术委员会有外资企业代表参加。现有4万多项国家标准中,由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占比达87.7%。
  技术委员会全过程管理基本实现。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时间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完成了对512家技术委员会的考核,累计撤销82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完成26个技术委员会重组。近年来,技术委员会申报国家标准年平均立项通过率达到73.5%,标准制定周期从36个月缩减至24个月以内,复审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
  技术委员会制度体系基本健全。我国先后出台《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准化总体组建设工作指南》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目前已经形成以管理办法为根本,以考核办法等为主干,以年度报告制度等专项文件为补充的技术委员会制度体系。

□本报记者 陈 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