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望闻问切”四字诀
浙江擦亮“你点我检”金名片
本报讯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突出实效,在“你点我检”活动的基础上全新打造“百姓点检”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望闻问切”创新服务路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奋力在“两个先行”中谱写市场监管新篇章。
“望”表知里,查不足。“望”清现状,方能心中有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深化“百姓点检”惠民改革为切口,积极破解“你点我检”活动规模小、模式单一、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一是统一运行管理。明确“百姓点检”作为全省“你点我检”活动的唯一入口,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线下工作集中转为线上统一进行,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计划、同步实施”原则,确定亚运保障、送检下乡两大特色主题,每月15日统一开展各类现场活动,切实为百姓提供便利。二是优化工作机制。推出食安“掌中宝”“直通车”“连心桥”三大服务模式,构建“点、检、查、研、晒”五环节一体化运行机制,优化“食安地图”“报告下载”等6项便民功能,提升消费者操作便捷性和服务体验感。三是创新服务路径。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小程序,提升活动覆盖面、群众参与度;首次提出为群众及企业提供食品免费检测量不少于1批次/千人、抽检响应率及结果反馈率达100%的服务承诺。
“闻”听民声,顺民意。一是多渠道全面了解群众关心事。广开言路倾听民声民意,以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类别作为日常抽检重点,并在原先投票的基础上,结合群众日常使用习惯,全新引入扫码、拍照等参与方式,提升操作便捷性和体验感。此举得到社会广泛响应,共征集食品抽检意见建议5.6万余条,45个重点品种、6项重点检测项目被纳入年度抽检计划。二是多维度及时回应群众操心事。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学校及社区等重点场所,围绕“五进”活动,组织群众“随意点”、市场监管人员“执法抽”、果蔬“当场检”,累计覆盖学校、敬老院、农批市场等重点场所900余家。三是多形式切实解决群众忧心事。通过网络直播公开抽检全过程,累计开展直播活动55场,参与人次达391万,通过线上互动、评论留言收集有效食品安全意见4000余条。
“问”需民心,解民忧。省局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为抓手,及时动态收集并协调解决群众、企业以及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抽样、检验、科普等方面的需求。一是为监管提质效、强靶向。探索建立“你点我检”智能驾驶舱,实现“你点我检”任务自动分派、线上流转、全程监控,省时省力的同时避免重复抽样,依托系统智能生成的“精准检单”,覆盖往年无抽检数据的650批次产品。二是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以“小站式”服务、“快餐式”科普破解群众常态送检难、风险辨别难等问题,6月份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农贸市场开设395家“便民站点”“食安小站”,开展现场活动309场,免费提供食品检测服务近1.7万批次,节省检验费用850余万元,抽检响应率及结果“点对点”反馈率均为100%;开展专家面对面微访谈,制作并发布40余期消费提示、科普视频。三是为企业节成本、减负担。通过入企施“测+策”,切实解决企业质量把关难、检测费用负担重等问题,定期开展政企座谈、专家“坐诊”、专题培训、送检上门等公益性活动,并在“百姓点检”应用程序开放“抽检报告免费查询”“小安问诊”窗口,累计为220家企业“把脉问诊”800余次,节省检测费用1000余万元。
“切”准要害,达民意。省局全面建立民情回应快速通道,推动活动成果转化落地见效。一是落实闭环管控。活动期间,群众点检的2701批次食品的抽检结果全部在各级政务网站公示,对发现的56批次不合格食品采取下架召回、立案查处等措施,核查处置率、立案率均达100%。二是开展精准帮扶。对10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督导,对300余家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出具“问题处方”260条,解决疑难杂症240项。三是助推产业提升。对群众关注度高的传统特色食品如宁波年糕、丽水黄粿等,开展地区特色食品产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全链条式调研摸底,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新跃升。
□王 群 郑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