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强化“源头防控+过程智控”护食安
本报讯 近年来,浙江省永康市锚定校园食品安全“零风险”目标,聚焦食材供应链长、风险节点多等痛点,以山海公厨公司为试点样板,在浙江省金华市范围内首创净菜配送服务模式,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防控+过程智控”转型。截至目前,该市已有校园食材“阳光配送”企业4家,数量居金华第一。
该市以省级“阳光集配”试点建设为契机,指导建成占地10200平方米的净菜加工中心,配备三段式清洗、臭氧杀菌12道专业流水线,实现食材分级挑选、粗洗、切配、去农残等全流程标准化处理。该模式减少人工处理环节30%,有效降低交叉污染风险。针对全市校园净菜配送需求,该市还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建设,覆盖了全市70余所中小学校。同时还推动在净菜外包装贴上“浙食链”二维码,累计上链食材7368批次,进行食品安全快检15200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
为破解传统监管手段单一,监管范围覆盖不足的难题,该市积极推动企业在净菜车间、冷库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43个、温湿度监测设备32台,实现将AI自动抓拍未规范穿戴工装、温湿度超标等违规行为实时推送预警至监管端。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派驻“监管骨干+检测人员”指导相关企业使用全冷链配送车辆,配备GPS定位和温湿度监控系统,数据实时接入“阳光集配数字化驾驶舱”,实现运输轨迹、环境参数“一屏可视”。全市范围配送企业数智化监控覆盖率达到90%,配送环节风险下降50%。
该市创新开展“校园食材探秘之旅”“‘点’亮需求·‘检’护未来”等活动,联合纪委、教育部门组织家长和教师代表走进配送校园食材企业,实地参观净菜加工车间和快检实验室,并现场邀请代表随机点检各类蔬菜食材。该市还搭建“政校家”沟通与公示平台,展示相关物联、快检信息,监督企业优化采购、加工、检测流程。今年以来,该市共举办开放日活动5场,参与人数超220人,受理食品安全建议42条,整改率达到100%。
□朱晓珂 叶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