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温度的传承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28日 A4 版)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对面的锦旗上,“信用守护者 企业贴心人”几个金线绣字微微发亮。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两年前那个改变我职业认知的夏天。
  2022年夏天,我入职山东省威海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从事信用监管工作,面对信用修复、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复杂业务,我时常手忙脚乱。一天午后,一位满头大汗的中年人敲开了我们科室的门。他是某企业的新任负责人李先生,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发现企业被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这个“前科”源于2016年度漏报年报的疏忽。根据当时的规定,漏报年报未及时补报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还没有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就要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这是企业严重的失信行为。
  我看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的警示标志,有些不知所措。此刻,老科长已起身为李先生端来热茶:“您坐下来慢慢说。”她仔细询问后发现,该企业虽不符合立即修复条件,但近三年经营规范。当李先生得知还要等一年才能申请修复时,脸色瞬间煞白:“公司几十号工人等不起啊!”
  “信用惩戒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规范。”老科长的话让我心头一震。她带着我们制定帮扶方案:白天走访企业指导完善管理制度,联系税务部门核实完税情况,协调银行暂缓抽贷压力,晚上加班帮助企业补报年报。有一天遇到了暴雨,她仍坚持要去企业核查情况,差一点摔倒在泥地里。
  一起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我逐渐看懂了她抽屉里那本磨破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企业的发展痛点。当我们终于把李先生的公司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把信用修复结果告诉他时,这位外表硬朗的大汉眼眶通红:“你们救活的不只是一家企业,更是四十多个家庭啊!”
  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市场监管不仅是规则的执行,更是服务的艺术。老科长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开展工作,更让我明白,市场监管干部既要当好市场秩序的守护者,更要做好企业成长的引路人。
  如今,每当我指导企业填报年报时,总会想起老科长手把手教我比对数据的场景;接待着急上火的经营者时,耳边就会响起她说的“急事要稳着办”;翻看信用预警名单时,眼前总会浮现她在暴雨中跋涉的背影。那面锦旗见证的不仅是企业的重生,更记录着我从业务“菜鸟”到业务能手的蜕变。
  晨会上,新入职的年轻干部正为在注册地找不到企业发愁。我把老科长送我的工作笔记递给他,封面上“服务是门手艺,需要时时精进”的钢笔字依然清晰。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我知道,这份关于责任与温度的传承,正在我们科室的日常工作中悄然延续。

□山东省威海经开区市场监管局 罗寿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