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优环境 强服务 促转型
江苏是民营经济发展大省,截至2024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主体1405.9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93.5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67.9%。2024年,在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着力建机制、优环境、强服务、促转型,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质效有了新提升。
强化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制度保障
健全联席会议机制。省市县三级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主要领导定期召集成员单位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2024年召开了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大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数县区建立政府办、市场监管部门双牵头机制,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政府层面系列普惠政策基础上,省联席会议、省政府先后出台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21条、促进高质量发展18条,设区市均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12条涉及个体工商户发展。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印发《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个体工商户交流座谈。建立个体工商户工作联系点,跟踪了解个体工商户活跃度和生存发展质量,每年向政府报送经营主体质量分析报告300余篇,多次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提升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成效
开展精准帮扶。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制定个体工商户统一划型标准和地方特色分类标准,上线省级分型分类培育平台,541万户纳入分型库,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4761户,开展个体工商户产品巡展活动192场,为734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开展创业事迹和经营特色宣传。
服务转型发展。公益培训惠及30余万电商从业者,免费支持6.4万户小店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造东海水晶、常熟服装、南通家纺等特色个体电商聚集示范区。江苏作为“个转企”改革试点省份,在省级层面专门出台“个转企”登记管理办法,遴选建立5.6万户培育库,实施“一户一策”服务,助力近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做强做大。
畅通融资渠道。在常州“常个贷”、宿迁“活跃贷”基础上,推出“苏服通”线上融资平台,为银行授信提供辅助支撑,平台共发布符合个体工商户实际需要的信贷产品327项,全年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671.9亿元,其中信用贷199.9亿元。截至去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9586.1亿元,同比增长7.1%。
打造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良好环境
打造高效准入环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变更、迁移、注销、开办餐饮店“高效办成一件事”,延伸企业开办服务链条,2024年四个“一件事”已全部落地见效,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入选国办优秀案例。引导地方围绕个体工商户经营业态,推出20多项高频“一件事”。
推出“即诉即办”服务。试点建立个体工商户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个体工商户线下服务模式,明确政策宣传、业务咨询、诉求处理等服务标准,对个体工商户反映的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分办、及时反馈,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力求个体工商户有问题,能找到门、找到人、办成事。
扩大“服务员”影响力。充分利用全国“服务员”活动在江苏启动的契机,进一步调动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惠及个体工商户69.1万户,南京、无锡、苏州分别推出“服务年”“四季同行”“苏小福”服务品牌,实现“服务员”活动长效化、常态化。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陈 柯
编辑点评
本文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登记注册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江苏省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展现出系统化的政策布局与生动的创新实践。联席会议制度与“双牵头”机制的建立,体现了政府层面对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高度重视;而“分型分类培育平台”、“名特优新”认定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则为差异化扶持提供了有效路径。江苏在推动个体工商户数字化转型上的探索颇具前瞻性。通过公益培训、免费数字化改造支持,以及打造特色电商示范区,不仅提升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效率,还为其融入新经济业态创造了条件。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江苏将服务嵌入治理全链条,从“即诉即办”到“服务员”品牌化运作,构建起“需求直达、服务闭环”的生态体系。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对个体工商户的深度共情,更以制度创新诠释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之道,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活力提供了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