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苦与乐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03月30日 A4 版)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工商所的通讯员,去年1月份开始向《中国工商报》投稿,一年来共发表文章15篇。回想这一年爬格子的经历,有过在写稿中江郎才尽的困惑,也有过理出写作思路脑洞大开的喜悦。回望之余,特别想与基层新闻写作爱好者分享一下我的写作体会。
  最初,为了尽快熟悉工商新闻业务,我经常阅读学习《中国工商报》,特别是《编读往来》版刊登的编辑记者和有经验的通讯员介绍写作心得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慢慢地,自己也有了投稿的冲动,于是一口气写了十多篇,连续投给编辑部,却都石沉大海。为此,我有点小失落甚至开始打退堂鼓。直到我的处女作《此石非彼石谁能说服谁——湖北省随县消委会石材消费纠纷调解记》一文发表后,才有了些许自信。可是,后来连续几个月,自己连个“豆腐块”也没被采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次去局里办事,遇到一名老通讯员,她建议我和编辑老师多交流,这样对提高上稿率大有裨益。去年8月中旬,我写了篇关于某电力公司强制推销电表的案例分析,投给专题部法律实务版。不久,编辑主动和我联系,指出这篇稿子一是题材不新颖,讨论的问题比较陈旧;二是到底是垄断经营还是不正当竞争,分析得不到位;三是文章内容冗杂,逻辑比较零乱。她建议我放弃这篇稿子,找出一些比较有典型性,能够反映当前工商、市场监管工作热点、难点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采用的概率会高些。
  这篇文章我足足写了一个星期,被“枪毙”掉虽然有些心疼,但与编辑交流的过程却是弥足珍贵的。这之后,我根据编辑的建议,又确定了新的案例选题,写好后再次投给编辑部,果然,编辑对我的这篇稿子基本认可,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再次修改后,很快,《这种行为属于混淆使用吗?》的案例分析文章刊登在2016年9月1日的《法律实务》版。随后,我又连续写了《顺应新变化制定新规制》《假借惠民工程名义销售产品如何定性处罚?》等案件分析或评述性文章,均被采用。
  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便不可收,我又开始尝试通讯报道的写作。去年10月,所里派我参加湖北省随县安居镇的扶贫工作时,我了解到该镇农民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的形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通过抱团发展,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一情况。我回到所里,迅速整理了一篇通讯发给专题部。由于重点突出了该镇抱团发展的过程,这篇文章很顺利地刊登在《基层之窗》版。
  由于在新闻报道方面取得的成绩,我先后被湖北省随州市工商局和随县工商局评为优秀信息宣传员。但我深知,今天的我在新闻写作上还是一名新兵,我将依然在笔尖流淌和键盘敲击中不断探索学习,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湖北省随县工商局 罗先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