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03月30日 A7 版)

  2016年9月,我与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的同行,共赴成都求取“真经”。
  面对新形势下的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一名年轻工商干部,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怎样围绕“放管服”,将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仅有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座谈交流和业余讨论,让我体会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利民利企也利国。成都市工商局下好“宽进放活”先手棋、落实“放管服”的做法,无疑为全国同行树立了典范,蹚出了新路。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同行,常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交流思想、畅谈体会。贵州省工商局张美琴介绍了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做法,苏州市工商局王勇介绍了苏州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运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宁波市工商局潘玲娜介绍了类金融企业监管的做法,我给大家介绍了陕西省政府部门间企业信息互联共享制度建设情况。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碰撞和分享体会,不亚于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我们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彼此,交流了心得,提高了业务水平。
  如果说座谈交流只是思想上的“华山论剑”,那么实地考察则是荷枪实弹的“战场”。根据业务交流安排,我被分配到成华区圣灯市场监管所跟班学习。这个只有6名干部的基层所,管辖着两个街道办事处的2793户经营户,工作业务庞杂。随后的参观交流,更一次次刷新了我对蓉城工商、市场监管干部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印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经营业态也日趋复杂。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宽进”之后,成华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意识到“严管”必须紧跟其后。为解决传统行政执法方式单一、存在疏漏的问题,成华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将随机抽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整合执法资源,以“双随机”抽查为抓手,以打破原有属地管理模式、打破业务分工模式、打破指定分派模式为突破口,将协同监管的“面”与执法办案的“点”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全程“阳光执法”。
  近距离观察,让我看到了同是工商人,我和蓉城同行之间的差距,他们勤奋、踏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无不时刻感染着我。“局所联动、全域通办”登记制度改革,使得当地群众只需前往所在街道、乡镇上的市场监管所登记窗口,就可获得核名、受理、核准、发照等“一站式”服务。这种家门口的注册服务,虽然增加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但真正实现了从“企业找上门”向“围着企业转”的质的飞跃,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在圣灯市场监管所,我听得最多的是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方便”“热情”的评价。

□陕西省工商局 赵亮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