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饭桌”变成“放心桌”

——聊城保障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安全工作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17日 A6 版)

  自今年7月1日起,山东省聊城市对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场所实行食品安全登记公示制度,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校外托管场所要在各中小学校门前及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方便学生家长选择和监督。
  “小饭桌”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9月1日,《聊城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监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对拒不改正或多次整改不到位的绝不迁就,确保辖区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安全落到实处,让校外托管场所“小饭桌”真正变成食品“放心桌”,该办法实施以来,引来市民一片叫好声。

“小饭桌”牵动大民生
  中午11时半,放学铃响起,学生刘乐(化名)走出校园。在校门口集合后,她和其他7名学生一起,由托管老师带领走进紧邻学校的“小饭桌”,“小饭桌”的老师每天负责照顾他们吃饭睡觉。
  “单位离家和学校比较远,又没有老人帮忙,中午时间短,根本管不了孩子。”刘乐父亲说。刘乐的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中午去哪儿吃饭一直让他们头疼。“校门口经常有‘小饭桌’发广告传单,我们实地去考察了几家,还参考了几名家长的意见,最终为孩子选了一家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托管中心。孩子很快适应了‘小饭桌’,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刘乐的父亲说。
  截至2019年12月,聊城市校外托管场所约有900家,遍布全市城乡中小学校周边,从业人数3000余人。作为一种新生服务行业,“小饭桌”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孩子们的就餐和休息,为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多方欢迎。

创新监管更精准
  近日,笔者在聊城城区一家托管中心看到,《办法》实施以来,这家托管中心对照管理要求进行了整改。中心里整齐地摆放着6张上下床,床铺干净整洁。厨房里消毒柜、留样柜一应俱全,购买食材的相关记录齐全。这家托管机构附近还有一家“小饭桌”,“小饭桌”的老板说,他们下大力气进行了整改,购买了全新的厨具和消毒柜,对厨房和孩子们就餐的房间进行了装修。
  由于开办“小饭桌”门槛低,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小饭桌”一度乱象丛生,存在卫生条件差、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无证经营、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保障“小饭桌”的食品安全,《办法》规定,对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安全实行登记公示管理。经营地点要有独立的食品加工操作间、用餐场所、卫生间等固定场所,就餐环境要干净整洁,食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食品原料采购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制度,每餐要按规定留样。
  《办法》明确了校外托管场所开办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自觉接受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建立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等报告制度、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同时,《办法》对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加工制作及用餐场所食品安全要求提出了12项参照规范,明确了经营地点、厨房、冷藏设施(冰箱或冰柜)、加工食品工具、容器、餐用具清洗消毒、厨房内外环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成品留样等必备的食品安全条件,做到有规可依。
  “《办法》对校外托管场所的监管职责进行了界定,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登记公示和食品安全监管具体工作。我们将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强日常监管,保障孩子们的食品安全。”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孙军表示。

□王尚磊 李兆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