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推动腌渍菜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6月03日 A6 版)

  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协调、指导锦州市各县(市)区政府、食安办,大力推动蔬菜腌渍菜行业转型升级,加快腌渍菜行业工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疏堵结合,积极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酸菜是我国东北及西南地区的传统食物,主要靠乳酸菌发酵,传统工艺常伴有异常发酵,易使酸菜风味不佳,产生亚硝酸盐,高温季节甚至引起腐烂。20世纪90年代开始,辽宁省一些地区先后出现“大坑酸菜”,即在露天挖坑,将大白菜倒入铺好塑料布的坑中,配以盐和水等必备辅料进行二十天的腌渍。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食品安全更无法保证。由于“大坑酸菜”分布广,尤其是部分市县规模较大、数量众多,加之涉及众多农户切身利益,虽经多次整治,但效果微弱,最多时,全省有腌菜大坑16283个。
  2019年4月,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副省长王明玉做出根治“大坑腌渍酸菜”的指示批示,锦州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政同责,严格履行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深入扎实地开展整治工作。刚刚组建的锦州市市场监管局利用七个月时间,下大力集中整治全市各类蔬菜腌渍坑6218个,全部清空、填平、复耕。
  要解决“大坑酸菜”问题,就要为本地腌菜提供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高标准腌渍场地,解决农户种植销路、经济收入和腌菜难的问题。为此,经凌海市大有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凌海展望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开展工业化腌渍菜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建设432个全封闭钢结构腌渍菜池及高标准食品级净化深加工车间5000平方米,所有产品均按照有机标准生产。项目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订单农户”“现代化生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并结合可追溯管理体系、采购质量管控体系、生产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采用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保留了蔬菜的营养成份,改善了口感。
  项目年腌渍处理鲜菜4万多吨,解决了白菜等蔬菜原产地初加工及鲜菜存贮难的问题,届时可解决就业岗位近300个,带动周边种植农户2000户,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

扶持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
  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解决发展瓶颈,锦州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协调,企业在项目的可行性方案、选址、环保措施等诸多环节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项目落地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经相关部门多次调研论证,项目落户大有经济区。因大有经济区位于锦州沿海经济带并紧邻海边,项目既符合大有经济区规划项目范畴,又解决了腌渍菜的盐水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和污水排放等问题。
  现代、标准、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腌渍菜的食品安全水平,先后有义县、北镇、黑山的企业家到展望食品参观见学,有意投资兴办腌渍菜企业,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相关企业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相关规定,为解决当地多年从事腌渍蔬菜的农民生计问题,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为目标,由公司统一标准化管理面向社会进行腌渍池租赁业务,决定对项目所在辖区五保户、特困户给予腌渍菜池租赁费用减免50%等助农之举,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发挥企业自身的社会力量。

□张绍田 赵明思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