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

——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17日 A3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表示要继续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经济快速复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韩谦认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数字技术应用不足,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制造业支撑能力亟待提升,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不深,相互支撑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为此,韩谦建议,优化顶层设计,理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层面规划的引领作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政策保障体系的引导支撑作用,支持和指导各地完善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领,增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与动力。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以数字产品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化、智能化,提升数字产品服务个性化和定制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认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具有更新快、迭代升级迅速等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技术、伦理和价值的多重冲击,亟须司法制度的保驾护航。巩富文建议,第一,确立以数字正义规制数字经济的司法价值观、以科技向善为底层逻辑的数字正义观,创设技术公平规则,实现数据正义、代码正义、算法正义,促进数字经济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第二,促进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调发展。妥善解决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更易受到损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遏制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第三,筑牢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司法屏障,严格把握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划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安全红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我国量大面广的中小微工业企业数字化基础差,面临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多重限制。余晓晖建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应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力。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目前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将在带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引领技术产业换道超车、打造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持续释放价值。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当前需要支持龙头企业带头转型,建立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高效发展机制。夏华说,龙头企业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让数字化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的损耗,真正实现产业高效协同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王国明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