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价游”中的“猫腻”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5月25日 A3 版)

  □欢迎关注《就市说事》

  诈骗团伙利用“低价游”吸引受害人,再由“讲师”宣传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通过“返现”诱骗,自认为打得一手骗人的“好算盘”,可惜算计半天将自己算“进去”了。
  据报道,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日前一举打掉两个在旅游市场非法经营团伙,23名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房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这两个诈骗团伙组织人员在公共场所发放“一日游”小广告,旅途中不断向游客宣传推销制氧机、黑芝麻丸、鱼油提取物凝胶糖果、阿胶固元膏等产品,从中牟取非法利益。为达到低价引诱顾客的目的,他们向游客承诺扫码付款后再返现金,诱骗游客向其支付钱款。游客一旦通过电子渠道支付,他们拒不返现,并再推销其他低价产品折抵游客钱款,进一步牟取利益。
  “低价游”诈骗怎么赚钱?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旅途中不断向游客推销商品或服务,额外收取费用,是不法分子常用的手法。
  笔者全家参加过一次国外团体游,按旅行社的说法,全程每人费用约3000元。实际上,旅游结束粗略算下来,每人平均多花出两三千元。每天除了欣赏异域风情外,就是被带去各类商店,想方设法让游客消费。这种“旅游+购物”的方式对游客而言,买时高兴,回家后悔;对旅行社而言,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一锤子买卖,没有了回头客。
  执法部门端掉“低价游”诈骗团伙,可谓大快人心。各职能部门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刘 永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