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暖心服务”成为监管底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内涵,更为市场监管部门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守护者”与“服务者”,肩负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的双重使命。推行服务型执法,是对“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积极响应。
以事前服务为切口,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护航。市场监管总局提出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标志着监管逻辑的根本转变——从注重事后惩戒转向事前预防,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济南市推出“预付宝”,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预付消费资金进行第三方监管,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这种主动服务模式,在降低企业违法风险的同时,更培育了经营主体的合规自觉。
以执法温度为重点,平衡惩戒与教育。服务型执法并非弱化监管,而是追求法律刚性与执法柔性的统一。某地市场监管局在处理首次轻微违规案件时,采用“不予处罚+限期整改+跟踪指导”的组合措施,整改率达98%。
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深层次变革。服务型执法的落地需要制度创新与能力建设的双重支撑。广东推行“执法观察期”制度,给予新技术、新模式适度发展空间;济南推出“一券三卡”模式,维护消费者权益,助力企业拓展市场。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长效机制建设需把握三个维度:在制度层面细化裁量基准,在操作层面创新执法方式,在服务层面完善跟踪机制。
通过事前预警“筑防线”、宽严相济“显温度”、长效机制“固根本”,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互动关系,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暖心服务”成为监管底色,必将推动更多企业“轻装上阵”,共同谱写市场活力的新篇章。
□胡艺萌